四月初,耶穌會Magis 青年中心首次與馬尼拉聖心初學院合作,舉辦為期三天的「福音劇靈修工作坊式避靜」,參與的青年及中華省望會生,將自己的生命放入福音內,成為彼此默觀祈禱的見證人,並在過程中讓聖神的風,帶著他們持續地與祂對話,並與耶穌的關係,有更坦誠的「看見」跟「連結」。

福音劇靈修」是以默觀福音、角色扮演的方式,陪伴青年一起與主相遇,探索天主對個人的啟示及生活的邀請。

2025年4月2至4日,Magis 青年中心首次與在馬尼拉的聖心初學院,合作辦理為期三天的「福音劇靈修工作坊式避靜」。帶領人是 Magis 青年中心的林薇(小薇)、南部依納爵靈修工作室王純瓊老師,以及耶穌會中華省初學副導師 David Xu 神父。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此次參與的青年來自台灣和耶穌會中華省的望會生,在三天的工作坊裡,他們從默觀畫面,到肢體表達,到眼神對話,藉著許多暖身、分享跟練習,循序漸進地讓大家更能放鬆、自在表達及進入場景,使「默觀」具象化,彼此成為彼此默觀祈禱的見證人。除了將自己投入在福音內,也能感同身受耶穌的角度和心情,在福音劇靈修裡,團體一起祈禱、共同分辨。而福音劇操練後,也安排了個人祈禱及靈修談話,一步一步地更往深處,去聆聽耶穌對自己的邀請,也在靈性生命上去探索跟接受這份「愛」,進而有渴望與耶穌的生命連結。

David Xu 神父在去年聖誕節前,為望會生的聖召分辨避靜中,感受到默觀祈禱為他們是一個挑戰,後來在與小薇的一次交談中,覺得福音劇靈修也許能幫助他們在默觀祈禱裡有更切身的體驗。正好小薇也有渴望邀請台灣的青年來到初學院避靜,於是雙方有了這場合作。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以下是帶領者王純瓊老師和參與青年及望會生分享:

王純瓊老師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福音劇靈修劇的角色認同,正是依納爵想像式祈禱裡的角色定向,然而,到底是我認同了某個角色?還是某個角色選擇了我?

靈修版的福音劇沒有把角色演得多像的必要,只是投身某個人或某個物件,即使認同的是一陣輕風,風都會有自己的心情,都和耶穌有關係。福音劇靈修特別吸引我的地方是,沒有角色需要爭取目光,沒有什麼獎項等待獲得,唯一要爭取的是與耶穌的連結,唯一想獲得的是與活水的相遇。

菲律賓之行已歸來多日,今天做意識省察時,發現耶穌在期間一直與我同在,從出門前就開始。出發前一天深夜,丈夫身體不適,我陪他到醫院掛急診,隔天我便出發前往菲律賓。耶穌同擔憂的我到達桃園機場,接著飛行、馬尼拉城市探索、福音劇靈修、吃飯、交談、行走在森林裡……,耶穌知道,我的心有一半掛在先生身上,耶穌允許我分心有祂的旨意,分心是祂在我身上做的工。回來快一星期了,覺得耶穌還繼續用祂的方式在對我說話。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是這樣的,小薇在前往馬尼拉的候機室裡推薦我一部機上可看的影片<祕密會議>(Conclave),無奈飛行時間不夠,我只能觀看一半,沒看完的劇情始終吊著我的心,期待回程再續。為了不劇透,我只願說,這部電影有細膩且深刻的女性內涵在其中。接下來一連數天的福音劇,我有好多次的機會扮演耶穌,實實在在地體會耶穌眼光裡的溫柔、憐憫和接納;耶穌內在女性的輕緩、陰柔與敏銳,在充滿焦慮和不確定性的世代裡,這份溫柔是多麼地被需要著。

以往我對天主女性形象較為陌生,在電影「小屋」裡首次被女性形象的PaPa所觸動,而這次天主邀請我以女性的角色在福音劇裡扮演耶穌,成為他人可凝視的耶穌眼神,可聽聞的耶穌話語,可碰觸的耶穌擁抱。這三天扮演祂,是耶穌給我的最大的禮物,祂和女性的我連結,經由我,給出祂母性的愛與關懷,給愛的是祂,我只是中介。昨天終於有機會把飛機上沒能看完的<祕密會議>在電影院裡明個究竟,意外的結局讓我驚訝地喊出:「Oh,My God!」。我為自己生而為女性,感謝天主。

另一份大禮是,這趟拋下病夫的菲國旅程,反而讓我更加篤定與丈夫的關係是我最重視的,這是我對婚姻聖召的回應,即使靈修陪伴的服事也是天主的召叫,但以優先順序來説,夫妻關係是基礎,而天國的其他服事都奠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這與我做神操時所領受的相同:首先我是一個男人相稱的助手,應以天主女性的溫柔待他並與他一起治理管理天主的產業。

可是耶穌啊,我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祢肖像的受造物,祢知道我還有些夢想,祢願意成就嗎?我想,我需要給耶穌也給自己留空間,就像看了一半的電影,暫時沒有答案也是好的,放手交給天主,看耶穌如何工作,有些果實還待成熟,我相信會繼續收獲。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Yi jhen
四旬期前,小薇詢問我是否考慮一起去菲律賓避靜,我不假思索立刻答應了,若是能與天主的關係更靠近,我就願意答覆前往。然而我真的在避靜中與天主相遇了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活動的帶領者邀請我們寫出耶穌問門徒的話,集合大家寫的問題後,輪流上台當耶穌和門徒,在這過程中,淚水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耶穌詢問門徒問題,門徒在回答的過程中,不論是帶著猶豫或停下來思考,那過程彷彿都帶領著我回到祈禱的時刻。在祈禱中,耶穌通常不會回應,只有慈愛的眼神和靜靜的陪伴,但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天主與我們同在。或許耶穌要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答案,而是一個門徒真誠面對自己,也面對耶穌的過程,毫無保留。曾經在祈禱中出現的疑問,或許也在這當中,獲得與耶穌更深的關係。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Francis Yang
到底什麽留在了我的心中?回想這幾天的避靜生活,會讓我不時回到在呈現福音劇的那一幕。這樣的表演祈禱,讓它不再只是呈現,而是讓我真真實實地參與其中,一次又一次觸碰到我的內心,讓我與夥伴們、與主,進入更深的連結。

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祈禱,剛開始有點難以放開,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和熟悉的人呆在一起,讓我每時每刻都想要笑場。可是當我真正融入祈禱中,又被那樣的場景和人物所吸引,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小魚、小草、樹,和福音裡面的人物,每個都有獨特和不可或缺的位置。

我依稀還記得,當我和一位夥伴對視時,我看到了耶穌對我的憐憫和疼愛,祂只要坐在那裡就能看透我的一切,我還有什麽可隱藏的?唯有將我自己完全展露出來,因為我不再畏懼、因為我知道祂在這裡。

當樹站在那裡,承載起匝凱的渴望;小草因為感動改變搖擺的速度;小魚因為好奇,想要更加靠近,且去注視那唯一的光。這些都在邀請我,再回到心靈純粹的時刻,帶著一些好奇、帶著感動和渴望,懷著極大的勇氣走向祂。

因為他們的存在,我才看到耶穌對整個世界的愛,這樣的愛是專一的,他對我們每個受造物的愛,都是那樣的深沈,我們都享有、浸泡在他的愛裡。這樣的愛又是伸展的,因為,在我感受到這份愛之後,就無法停下去愛,愛主、愛他人、愛自己、愛一切的受造物,我有了一份更多、更大的愛,就是讓所有人都能知道天主的愛。

我們總是在說,愛上了就留在愛裡,當我在回應對耶穌的愛時,我感受到一份被理解、被帶領、被接納的愛。祂沒有說,我愛得不夠、愛得不好,祂只是一次又一次邀請我,進入一份更深的愛的關係中。主啊,祢在我生命中的足跡,每一步都變成召叫我的記號,請賜我恩寵,使我更好地愛祢。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Philip Zhang
初次聽到福音劇時,內心難免會有一些緊張。「如何表演?是否要一些服裝道具?是不是還需要背臺詞?」內心不由自主湧出了許多問題及好奇。在參與和了解後發現,它並非如自己所想像的。福音劇靈修,焦點不在於福音劇而是靈修,它是一種祈禱,在祈禱中呈現與連結。

「連結」是這次參加福音劇最大的收獲,不單單是與夥伴的連結,同時也與自己過往的生命經驗連結,最重要的是,與主耶穌連結。印象最深刻的是眼神與眼神的連結,特別是在第一天:帶領者要求我們兩兩相對,凝視著對方的眼睛。起初有些緊張,但慢慢地我沈浸於當中。那時,我看著老師柔和的雙眼,她以一種溫柔的目光看著我,直到她慢慢泛起了淚花,我感受到她愛的目光,也透過她的眼睛,感受到天主也常以這樣的目光看著我,看著我從啼哭的嬰兒慢慢長大,成為現在的樣子。而我透過老師的眼睛也體會到,天主在創造我們時所表達的「樣樣都很好」。無聲的對望,讓我慢慢體會到了天主的眼神。祂常常以這樣的方式溫柔地看著我。眼神不會撒謊,它藏著人的真心,也映出了天主的溫柔。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與同行夥伴的連結:在一次呈現平息風浪的福音劇時,老師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如何讓我們彼此的個人祈禱連接起來,可以更好地呈現出來,成為一個整體。」那一刻我真正意識到,福音劇靈修祈禱不單單是個人的祈禱,也是個人與他人相連結、呈現者與觀眾相連結,最後是人與天主的連結。

也是在這次的祈禱中,我發現與以往祈禱經驗不同的是,我不再是一個人,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去面對風浪,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自己與船上的人,面對如此大的風浪,人的能力確實如蚍蜉撼樹般微不足道。這次的祈禱讓我意識到,在這艘船上有耶穌、有我的夥伴,即使我在風浪中無法前行或無助時,我也有信任的夥伴去呼喊耶穌。祂早已知道,祂可以平息一切。這條船上我不再是一個人,我有同行者,而祂更是同行者之一。

在這次福音劇靈修的工作坊中,我也看到了每一個人與耶穌「連結」方式的不同,有的人是耶穌的一隻小羊,有的人是樹、是石頭、是旁觀者。每個人都從其中收獲不同的果實。三天的工作坊雖然很短暫,但是收獲很多。儘管很是不捨,彼此才剛建立這份珍貴的連結,但還是要帶著這份愛的果實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呈現「我要在天主面前,生活於人世間」。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Mei
每一次的存在都不是偶然,而是被深深的揀選。
來到福音劇避靜像是到了莊園裡的一場夢,
這裡能好好的休息,吃得飽足睡得好。
重要的是在日常喧囂之外,能好好與耶穌交談。

也因此做了很多練習,從想像力的操練、肢體的伸展、眼神的注視,
彼此合作,直到最後的福音呈現。

依稀記得,在第一天的狀態裡是一隻龐大的鯨魚,
汪洋大海之中,在海上漂浮著,海下的世界是深邃、幽暗卻又富饒,
等待著我去發掘,我就帶著這樣狀態入靜了……

參加過幾次福音劇,每一次的經驗都能深深地與天主觸碰。
要赤裸裸面對真實自己的過程,不管經歷幾次都是挑戰。

這一次默觀了耶穌平息風浪、稅吏匝凱和耶穌三次詢問伯多祿。
在默觀的過程中,自己是耶穌、是一顆大樹、是「小東西」。在《若望福音》21章1至19節,一次又一次的呈現中,從只是一個模糊的存在,伏在地上,連自己是什麼都不清。

直到最後一次的呈現,
原來,自己是那塊無法移動,卻滿懷渴望仰望耶穌的地毯。
我遠遠望看著伯多祿與耶穌一同行走,逐漸朝我的方向靠近。
他們似乎在談論些什麼,聲音斷續地傳來。

我聽見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
一次一次的詢問……

是啊,主,我也愛祢。
但,祢能不能……再靠近一點?

心深處,一個真摯的眼神,一句話——足矣。

結束了,我仍是那隻鯨魚,是那滿載而歸鯨魚。

福音劇靈修工作坊

 

文/圖: 耶穌會馬尼拉聖心初學院、Magis 青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