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所屬澳門海星中學及利瑪竇中學,於2025年4月3日聯合舉辦教師發展日培訓講座,邀請耶穌會林神父與宗神父主講「紓緩壓力,提升韌性——學校環境中工作人員的自我照顧」,透過心理學及靈修智慧,幫助教職員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成長。

教育路上,照顧好自己,才能真正地陪伴學生。

在教育壓力日益繁重的今天,教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發展。為此,耶穌會所屬的澳門海星中學及利瑪竇中學,於2025年4月3日聯合舉辦教師發展日培訓講座,主題為「紓緩壓力,提升韌性——學校環境中工作人員的自我照顧」,邀請耶穌會林神父與宗神父擔任主講,透過心理學及靈修智慧,幫助教職員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成長。

澳門海星與利瑪竇中學教師發展日

當天講座以互動形式開展,林神父邀請教師分享自身壓力經驗,並指出「當壓力超出個人應對能力時,幸福感與工作效率都會下降。」他從進化心理學角度解釋,人類面對壓力時會觸發三種本能反應:「社交性互動」、「攻擊/逃跑」、「僵直」,而現代社會的複雜環境往往使我們陷入「慢性壓力」狀態。

林神父提及中西方文化對「壓力」的不同理解,他指出英文「stress」側重心理層面,而中文「壓力」則更多指向物理層面,這種文化差異影響著我們對壓力的認知和應對方式。他進一步以神經科學為基礎,說明大腦的「自平衡機制」——痛苦與快樂如同天秤的兩端,過度追求即時快樂反而會導致多巴胺失衡,降低長期幸福感。林神父建議教職員透過呼吸練習替代不健康的紓壓習慣,重建身心平衡。

澳門海星與利瑪竇中學教師發展日

隨後,林神父分享了一段「北極熊抖動釋放創傷」的短片,說明哺乳動物天生具備化解壓力的生理機制。然而,人類常因社會規範壓抑自然反應,導致壓力積累成慢性焦慮。他亦以自身「恐高症」的經驗為例,描述壓力下的身體反應,並提醒教職員若忽視身體的警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他鼓勵教師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避免將過高標準加諸於自己。

宗神父則分享耶穌會傳統的「意識省察」靈修方法,引導教職員透過「感恩—渴望—回顧—行動」四個步驟,從回顧日常中培養心理韌性,幫助教師在繁忙工作中保持心靈平靜。兩位神父在講座中強調「關係」與「連結」的重要性,提及健康的校園環境始於每個人的自我照顧。

澳門海星與利瑪竇中學教師發展日

林神父亦特別設計了互動環節,現場教授「脊椎按壓」舒壓技巧,他親自示範如何透過輕柔按壓頸椎與脊椎部位來釋放壓力,並邀請在場教師兩兩一組實際體驗,氣氛熱烈而輕鬆。為幫助教職員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自我照顧,他最後還分享兩項技巧:「SAFE」技術(透過講事梳理壓力經驗,逐步建立安全感。)以及「舒心一刻」技術(結合呼吸練習與身體覺察,緩解緊繃情緒。)

教師總是在關注他人的成長,卻常常忽略自己的內在生態,當天的工作坊沒有提供速效解方,而是留下許多值得慢慢咀嚼的思考空間。期望兩校教職員將所學應用於日常工作,讓教師們在付出之餘,也能善待自己——畢竟在教育的路上,照顧好自己,才能真正地陪伴學生。

文/圖 耶穌會澳門海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