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急著解決某件事情?盧雲神父說,真正的耐心相反於「被動的等待」,耐心指的是積極進入生命的核心,全然承擔於我們内在和周遭的磨難。耐心是有能力盡可能去看、去聽、去觸摸、去品嘗,且去聞聞,在我們生活中裡裡外外的事件。依納爵也鼓勵我們,在想像的福音場景中,多花些時間運用我們的感官,回到我們自己的狀態裡,我們更應該去「看、聽、觸摸、品嘗、嗅聞」現實生活。在四旬期,我們可把生命中的困擾、感受與渴求,帶到天主面前,並祈求耐心的恩寵。

當三月悄然降臨新英格蘭,我熱切期盼萬象更新的春天到來,不料卻發現,氣象上的春天與去年一樣,比能耕作、讓土壤孕育新生的「春天」早來許多。我並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尤其討厭等待、無事可做,一旦嚴寒的大地與氣候看似了無改變,接踵而來的就是沮喪。我會陷入三月(甚至四月)的憂鬱之中,無論我等待的是能恢復生機的花園本身,或是象徵人際關係、工作,以及人生其他部分的「花園」,當中的土壤都不如我期待中的富饒。我想要覆蓋其上的冰雪消融,讓我可以種植花草,我現-在-就-要!

近來,我讀了關於耐心的幾行字:

真正的耐心相反於「被動的等待」,後者只讓事情順其自然發生且任由他人做決定。耐心是指,積極進入生命的核心,全然承擔於我們内在和周遭的磨難。耐心是有能力盡可能去看、去聽、去觸摸、去品嘗,且去聞聞,在我們生活中裡裡外外的事件……確切地說,耐心是一種極為困難的訓練,因為它與我們不加思索的衝動—逃避或迎戰—相對抗。(盧雲、麥尼爾與莫里遜合著《慈心憐憫–在卑微與逼迫中發現上帝》)

當我思及需要付出耐心的人際關係時,我知道自己有多容易逃避、對抗,或者把它們理想化。部分的我很想四月天就出去種些番茄,但在我們這個地區,明智的做法是等到每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一的「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再種不遲,「僅是以防萬一」植物提前開花。

不過好的園藝,遠不止展示於目錄冊上那些絕美盛開且無病蟲害的玫瑰,因為成功需要顧及一定程度的現實。是的,我必須做個圍欄,不然土撥鼠會吃掉我的萵苣。還有,我萬萬不可在四月就先種下番茄。同樣的,當我與誰的關係不太對勁時,我也會試著相信,也許逃離現實狀況,每件事就會迎刃而解。或者,我可以強迫自己做個決定,讓事情只按照我現在就想要的方式發展。然而我知道,假如我能花一段時間考慮現實的狀況,我最終更有可能找到好的解決辦法,那怕眼前我還不知如何應付或是解決困難。對我而言,前述引用《慈心憐憫》的那些話語,頗有依納爵的風格:若依納爵鼓勵我們,在想像的福音場景中,多花些時間運用我們的感官,那我們更該當在自己的狀態裡,去「看、聽、觸摸、品嘗、嗅聞」現實生活。

因此,或許大地仍然冰封,而我的人生某處可以說也是如此。或許感覺永遠也不會有足夠的陽光能讓萬物滋長。我急著要一個解決的辦法。但偶爾在不確定如何「解凍」時,比較好的作法是花點時間檢視,並留心事情真實的樣貌。這就是我相信的耐心:停留於對事情無從知曉一段時間的能力,在這同時全然信任天主無論如何都在作工,所以我不會永遠困在這裡。

對我而言,四旬期也與操練這種耐心有關:把我生命中的困擾、有違聖善的傾向,或是我較不成功的人際關係或計畫,帶到天主面前,祈求上主眷顧。幸而,四旬期整整長達40 天,事情不一定要在聖灰星期三,甚至不用在聖周四就解決。反之,我猜想天主要我開始與祂分享內心感受和渴求,並向祂祈求耐心的恩寵。這個四旬期,我希望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耐心,因爲我能想起,天主一直以來是多有耐心地與我同在。

文:瑪琳娜‧麥科伊 (Marina Berzins McCoy)
文章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
圖: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