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禧年提醒我們,人生就像一趟朝聖之旅,在旅途中難免會遇到風浪,甚至會有懷疑,失去方向的時刻。本文作者透過身邊友人的經驗,反省到耶穌基督就是「希望的朝聖者」在困頓時所需要的那艘「救生筏」,只要隨身攜帶三大工具,即:基督之心、慈悲之眼和希望之手,我們必能乘風破浪,繼續朝聖的旅程。

「誰是我的救生筏?」這句話出自一位摯友,我的事工夥伴,一位真誠活出門徒召叫的靈修輔導。她大方地為許多在困境中掙扎、想抓住一線希望的人們保留空間,而這句話從她口中冒出。透過她善於傾聽的耳,帶著鼓勵的信仰話語和代禱,她為那些受苦的人提供了救生筏。她以「希望之聲」的身份踏上個人的朝聖旅程時,曾在某一刻懷疑:是否也有人能為她提供那艘希望的救生筏,如同她為別人提供那樣。

我幾乎每天都在思索朋友的這句語。身為希望的朝聖者,以及在聆聽許多其他希望的朝聖者的心聲時,她的話語不斷迴盪在我心中。她說的這番話呼應了我們基督徒最深切的渴望:我們知道,在人生的朝聖之旅中會有「希望的救生筏」。如同任何朝聖之旅,我們要攜帶一些工具,為能在救生筏上激勵和支撐我們的信仰。

基督之心

聖伯多祿提醒我們要為自己懷抱希望的理由,準備好答覆(伯前三:15)。如果有人問我,為何我今天能懷抱著希望,我的首要理由是我知道我不是獨自一人。基督在我心內。基督住在我神聖的內室裡(inner chapel)。這意味著不管我承受或經歷什麼,我都不是獨自一人面對。

在人生的朝聖之旅中,我們所渴望的救生筏就在我們內。基督是我們的同伴,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祂是我們的希望之源。我們要將基督,希望的本身,攜帶在心中。

慈悲之眼

聖女大德蘭提醒我們,我們的雙眸就是「基督慈悲凝視世界的靈魂之窗」。慈悲是希望的朝聖者看世界的方式。耶穌會士傑拉德.費金神父(Gerald Fagin, SJ)在他的《穿上基督之心》(Putting on the Heart of Christ)一書中寫道,慈悲有三階段。首先,我們看到他人的痛苦。接著,我們允許自己因所見而感動,好能感受弟兄姐妹們的痛苦。第三是讓自己能靠近他人,以便幫忙緩解我們所見的痛苦。

用慈悲之眼觀看即是人世的一個希望標記。當我們用慈悲的眼光看世界時,我們就是將內在的基督之心付諸行動。住在我們內的耶穌,觀看我們所看的一切。住在我們內的基督,感受我們所感受的一切。祂也會受感動而行動,不止在我們的痛苦中幫助我們,也幫助我們走近他人的痛苦。

希望之手

我們的手是基督的手。我朋友最終理解到,在這世上懷抱希望是勇敢用自己的雙手,成為他人可見的希望標記。耶穌提醒她,在如此做時,祂牽著她的手,祂也同樣牽著那些與她同行的人。

基督賦予她力量,使她得以向祂呼求並尋求祂的援助。耶穌在她的呼求中與她相遇,幫助她緊靠著祂。因此,她有能力把基督的救生筏一次次地投向他人。基督在她內,她也在基督內。

誰會是我們人生朝聖旅途的救生筏呢?答案很簡單:基督。

文:貝琪.艾爾卓芝 (Becky Eldredge)
文章來源:IgnatianSpirit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