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甫於2024年10月24日,發布他的第四道通諭《祂愛了我們》(Dilexit nos)。這道通諭著重的主題,是耶穌聖心所體現的人性及神性上的愛。在這個飽受戰亂、社經地位不平等、失控的消費主義,以及科技對人性構成威脅的世界中,這道通諭的發布,呼籲人們再次將目光轉向耶穌聖心,視其為慈悲與靈性療癒的象徵。
《祂愛了我們》的發布,適逢耶穌聖心於1673年,第一次顯現給聖女瑪加利大·瑪利亞·亞拉高 (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 350週年。吾主耶穌將祂散發火焰與被荊棘圍繞的聖心,顯露給這位法國修女,象徵祂對人類的愛,儘管它因人類的罪受創。這些顯現,發生於法國勃根地的巴來莫尼 ( Paray-le-Monial) 聖母往見會的修道院內。
耶穌聖心顯現,與耶穌會密不可分,因為法籍耶穌會士聖葛樂德‧高隆汴 (St Claude La Colombière),是聖女瑪加利大·瑪利亞的神師,他透過著作,在推廣對耶穌聖心敬禮的了解,及其在福音上的意義,發揮了深遠而獨特的影響。
教宗方濟各於通諭中,強調了耶穌聖心在耶穌會歷史上的地位。他留意到,「耶穌會的靈修,向來建議一種『對天主內在的認識,為的是更全然地愛祂及跟隨祂』。」(144) 而且,聖依納爵建議避靜者,在他們做神操,默觀十架上吾主的傷口時,要「進入基督的內心」。
教宗方濟各進而追溯歷代以來清楚闡明耶穌聖心的耶穌會士:聖方濟.博日亞(St. Francis Borgia)、聖伯鐸·法伯爾 (St. Peter Faber)、聖雅風‧羅德里格 (St. Alphonsus Rodriguez)、文森·卡拉法 (Fr Vincent Carafa) 神父、德魯日比茨基神父 (Fr Kasper Drużbicki) 等等。
耶穌會欣然接受敬禮耶穌聖心的使命,在它第33屆大會期間「用滿溢喜樂與感恩的心神,接受並領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託付給耶穌會的溫柔負擔――實踐、推廣,以及傳揚,對祂至聖之心的敬禮。」
為了言明這項敬禮,伯鐸·揚·貝克斯神父 (Fr Pieter Jan Beckx) 在1871年九月時將耶穌會奉獻給耶穌聖心。伯鐸·雅魯培神父 (Fr Pedro Arrupe) 於1972年再次更新了這個奉獻。直到近來,2024年九月,現任總會長蘇薩神父 (Fr Arturo Sosa) 於拜訪耶穌會西歐法語會省 (EOF) 期間,在巴來莫尼又一次重申了這個奉獻。
教宗方濟各在發布《祂愛了我們》通諭之前,已提出過另三道通諭:《信德之光》 (Lumen Fidei,2013)、《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2015)、《眾位弟兄》(Fratelli tutti,2020),呼籲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中,全球團結與友愛。《祂愛了我們》,建立在這條軌跡的基礎上,力促這個世界重新發掘愛,以作為靈性及社會方面,更新的核心。
文/圖來源:耶穌會羅馬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