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漸轉涼的秋天,耶穌會台灣地區的院長及工作主任們從南到北齊聚一堂,在台北耕莘文教院召開下半年工作主任會議,分享這半年各自在使徒工作上的領導經驗,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這次聚會增添了不少新面孔,為團體注入不同的活力。大家在分享、培育、共融及資訊交流中度過充實的一天。
2024年10月17日,耶穌會中華省台灣地區院長及工作主任們齊聚一堂,在台北耕莘文教院召開工作主任會議,分享這半年各自在使徒工作上的酸甜苦辣。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聚會增添了五位新面孔,分別是: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張淑芬主任、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崔寶臣校長、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室馮漢中主任、新竹內思高工甘露校長,以及耶穌會聖博敏神學院團體院長聶世平神父。
會議以早禱揭開序幕,在簡單分享每人當下的心情之後,便進入上午的培育主題:「爵式領導」(Ignatian Leadership)。首先,與會者從既有的認知及經驗出發,在小組中分享個人所理解的「爵式領導」要點,及其與個人實際領導經驗的共鳴之處;各小組再用一兩句話整合描述依納爵式的領導。每組的分享都有不同的亮點,但同時又指出相同的方向,顯示出「爵式領導」特有的本質:從內心出發、傾聽、愛、關係、過程、信任、彈性、賦權等。
隨後,省會長董澤龍神父引用《用深度領導:21世紀依納爵式領導實踐者指南》一書,與大家分享「爵式領導」應關注的面向及目標。緊接著,董神父帶領大家做省察祈禱,讓與會者在天主的光照下,透過默觀自身的經驗,聆聽天主對自己的邀請及肯定。祈禱沈澱後,大家進入小組靈修交談,分享個人的體會、也聆聽他人的領悟。午餐前,與會者再回到大組中,分享個人從中獲得的啟發和觸動。

下午的「爵家夥伴」,主任們挑戰「PAP 願景排一排」小活動,考驗默契和對PAP共同願景的熟悉度。PAP 是中華省「省使徒計劃」“Province Apostolic Plan”的縮寫,這份省使徒計劃從2022年啟動,預期執行至2029年;計劃的願景為「從依納爵靈修及富創意的合作中汲取靈感,我們——會士及使命夥伴——渴望與眾生(尤其是青年及匱乏者)同行,走向和好,成就一個充滿希望和喜樂的未來。」每位主任背上分別貼著 PAP 願景的片段,在「不講話、不把紙條拿下來、八分鐘內完成」的三點規則下,要將片段依序排回完整的 PAP 願景。省會長、省佐及院長們則擔任觀察員的角色,從旁默觀主任們執行任務。一開始主任們面面相覷,看似不太有頭緒。彼此觀察閱讀他人背上的字詞後,開始有人比手畫腳、或直接拉著他人移動,句子逐漸成形。然而,當領導者太多、想法又不盡相同時,便開始發生同一人被移動多次、句子打結的情形。八分鐘之後,任務宣告失敗。所幸,經過三分鐘討論之後,大家重新挑戰,並且在一分鐘之內完成了任務。

懷著「在一切事上找到天主」的依納爵靈修精神,這看似簡單的遊戲,帶給了大家許多反省的材料。有小組分享知道中華省有共同願景,卻不熟悉,應該要常常檢視單位的方向,保持與省的連結。也有小組分享:與團隊一起走向目標時,會有需要領導和被領導的時刻,兩者都很重要,除了領導,也要學習放手信任、被領導。通過這個小活動,小組也延伸討論「對耶穌會工作主任與院長之間合作的建議」,進一步澄清工作主任與院長的關係,並期盼二者未來有更多的連結。

除了分享、培育、共融,工作主任會議還有消息布達、資訊分享的重要功能。此次有兒少保護辦公室及職安計畫的進度報告,各單位也利用時間分享單位近況及宣傳。會議尾聲,由省會長總結並帶領結束祈禱。經過一天「爵式領導」的培育及共融後,這群分布在寶島各角落的領導者帶著滿滿的祝福和能量,回到各自的崗位,蓄勢待發。
文:林育如,中華省省會長秘書
圖:耶穌會中華省通傳中心/莫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