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姊妹都珍貴 Every Woman Counts」是耶穌會在巴西主持的移民與難民服務的計劃,輔導難民婦女接受職業訓練並取得認證,以進入就業市場。黑人難民與移民婦女來到巴西,是弱勢中的弱勢,透過這個計劃,她們習得謀生的一技之長,並培養創業與拓展人脈的能力。它已服務了成千上萬的人,也成為巴西服務移民與難民的典範。
三十五歲的難民吉賽兒‧米帕(Gisele Mpia),是性別暴力下的倖存者,她被迫離開剛果民主共和國。五年前,她選擇巴西作為新的棲身之地,她是數百位受惠於巴西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中心 (Jesuit Service to Migrants and Refugees, SJMR ) 的婦女之一。如今,吉賽兒擁有自己的美容生意,也是「每位姊妹都珍貴」計劃 (Every Woman Counts) 的代言人。
「我為了掙脫性別暴力,被迫離開我的國家,但這也是我反擊與保持韌性的一條出路。我帶著剛果的編髮技術傍身,初抵巴西時,我沒有收入來源,但需要吃飯和買些基本生活用品。因此那時我開始為人編髮辮,這是源自非洲的一種髮型,能引起黑人強烈的文化共鳴。然而,我不太清楚如何把技術轉成收入,而且手邊也無編髮的材料可用。就在那時,我偶然發現巴西耶穌會的移民與難民服務,透過他們的協助,我第一次學習如何做生意、申請職業登記、找資金,以及許多我從沒聽過的事。那個過程為我的人生展開全新的篇章。」吉賽兒回想這些經驗。
在處理被迫的遷徙時,特別是女性,所有會影響她們的社會指標,我們都需列入考量。除了充斥巴西的社會經濟不平等之外,她們要面臨的考驗不只是女性、移民和難民的身分,尤其還有身為黑人女性的挑戰。他們要應付文化和語言的阻礙,還有在移民的背景下,最嚴厲的要求,因為她們深受巴西根深柢固的種族主義和大男人主義的戕害。
事實證明,Covid-19疫情對弱勢族群更具破壞,這使得女性移民和難民的處境雪上加霜。大多數人在非正式的就業市場求生,因為疫情,他們當中許多人失去了生計。巴西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中心眼見如此動盪的局勢,著手輔導婦女融入就業市場一直到現在,提供免費的訓練課程與專業認證。這之外他們也鼓勵婦女尋找商機、資助她們,就如同「每位姊妹都珍貴」計劃,讓她們發展自己的生意。
這個計劃的目標是要加強與性別、種族和其他具代表性議題有關的倡議,也要促進社會所需的結構性改變。開創性的舉措包括提供創業套組,以及辦理支持與強化女性企業文化的活動,也激勵移民熱衷投資自己的事業。
「對於想在巴西展開新生活的黑人婦女,『每位姊妹都珍貴』計劃彰顯了,在為我們賦能 (empowerment)、創造我們的生活網絡與能見度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我們無人聞問、遭受種族歧視、進入巴西就業市場困難重重。像這樣的倡議行動,成了我們生命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這些故事因為我們所遭遇的暴力,原本已被各種不同的掙扎與犯罪框住。」吉賽兒有感而發。
2022年,60位國籍各異的移民與難民,受惠於「每位姊妹都珍貴」計劃的援助。計劃之初是在米納斯吉拉斯州 (Minas Gerais) 的美景市 (Belo Horizonte) 進行,有40名婦女接受職業訓練。第二階段的計劃則有20名移民在南里約格朗德州 (Rio Grande do Sul) 的首府阿列格雷港 (Porto Alegre) 接受職業訓練。
「透過巴西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中心,我有機會學習創業能力、財務管理和行銷等課程,甭提還有其他的課程。我拓展了我的人脈,如今我對主持我的事業更有信心了。我也接受來自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的資助。他們投資我並相信我的技術。我的夢想就是開拓事業,開一間我自己的美容沙龍。有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與我並肩,沒有不可能的夢想。」吉賽兒特別強調。
吉賽兒目前住在美景市,從事非洲髮藝以及更多樣的編髮風格。她也做手工藝,製作包括耳環、項鍊、手鍊等配件,以及用直接從剛果帶來的許多色彩繽紛的布料,將它們製成T恤。
除了美景市和阿列格雷港,巴西耶穌會移民與難民的服務據點還有羅賴馬州 (Roraima) 的博阿維斯塔 (Boa Vista)、聖卡塔琳娜州 ( Santa Catarina) 的佛羅安那波里 (Florianópolis)、亞馬遜州 (Amazonas) 的瑪瑙斯 (Manaos),以及巴伊亞州 (Bahía) 的薩爾瓦多 (Salvador) 。全國服務總部則位在聯邦區 (Distrito Federal) 的巴西利亞 (Brasilia)。成千上萬的人已透過緊急救援,受惠於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項目包括社會福利、文件協助、法律扶助、職業介紹、葡萄牙語文課程、職業訓練,或是提供社會心理及信仰牧靈的關懷。如今,這個中心在巴西已經成為移民與難民服務的典範,也與多個政府機構、國家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
文:賈奈依娜·桑托斯 (Janaina Santos) 巴西耶穌會移民與難民服務
文/圖來源:耶穌會羅馬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