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除夕當天安息主懷的徐可之神父,生前有近30年的時間擔任耶穌會會士的初學導師,當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待在靜山。他也是許多教友和修女們的靈修導師。耶穌會將他的殯葬彌撒安排於靜山舉行,包括十位神長、多位修女修士在內,約一百多人前來陪伴徐神父,走完他人世的最後一程。
初春,彰化靜山的風時而輕柔、時而颯爽,仔細聽,枝葉婆娑的沙沙聲中,還伴著啁啾鳥鳴。天氣從一早的陰涼,隨著陽光露臉逐漸升溫,到了中午甚至熱得讓人直想躲至陰涼處。
2024年2月24日,在耶穌會會士徐可之神父的殯葬禮儀上,所有與會者,應該也經歷了如春天般細微又變化多端的心情。正午前,包括年高90仍前來扶靈的谷寒松神父在內、一百多位神長、修士修女與教友們,隨著徐可之神父白色的靈柩,魚貫走向靜山墓園。在藍色無雲的天空下,吟詠聖歌、緩緩上坡,陪伴徐可之神父走完人世92年的最後一程。
靜山,是徐可之神父生前待過最久的地方。在他從47歲到74歲、將近30年擔任耶穌會會中華省初學導師的光陰中,有18年是在靜山,另10年則在菲律賓馬尼拉。即使卸下初學導師的職務,他仍有另10年的時間,往來靜山與大陸之間,從事牧靈工作,直到85歲健康欠佳,才離開靜山搬入頤福園。
殯葬彌撒於上午十點半開始,由耶穌會靜山靈修中心主任李驊神父主禮,詹德隆神父與新竹教區榮休主教劉丹桂襄禮,還有7位耶穌會神父共祭。李驊神父於1992年入耶穌會,到當時彰化靜山初學院接受培育時,正是由徐可之神父迎接他、擔任他的初學導師。32年後在同一地點,換成由他送走自己的老師,無怪乎在證道的尾聲,他幾度哽咽無語。

李驊神父於彌撒證道時特別提及,徐可之神父在擔任耶穌會初學導師的期間,經歷各個省會長,始終都沒辦法找到更合適的人選來替代,徐可之神父「以淵博的靈修學、心理學,以及對人性深刻的理解,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和修道者,幫助他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耶穌,越來越熱烈地愛慕耶穌,以及越來越勤謹地跟隨耶穌」。
徐可之神父不僅是關注生命的導師,更像是一位慈父,溫柔地接納每一位到他面前的人。李驊神父憶及,與徐可之神父交談,總是令人充滿慰藉,感到放鬆且重新得力,從不會被責備,或感到不安與窘迫。從徐可之神父身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天父對我們溫暖的愛。
另一方面,徐神父十分恭敬聖母瑪利亞,不只敦促著基督徒或是修道者,盡早把自己的小手交到聖母手中,讓媽媽的大手牽著我們到耶穌的面前。「因為聖母生命的典範,幫助我們放下自己的堅持,在面對不懂的情況,總是信任天主,跟著天主的安排。」李驊神父說,徐神父總是帶著弟子熱心地以玫瑰經祈禱,徐神父自己更是「早也唸晚也唸,等待談話時唸,談完話之後也繼續唸玫瑰經,為剛才的談話者祈禱。」

謙遜的徐神父,雖貴為依納爵靈修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卻鮮為人知,他自己從不掛在嘴上。李驊神父是因到國外進修,看到參考文獻上有老師「Aloysius Hsu」的名字,那才發現徐神父的博士論文經常被引用。
徐神父與人談話時,也甚少談依納爵說什麼、神操說什麼,但他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個分享,卻有很深的依納爵靈修在其中。李驊神父的觀察,也呼應了徐可之神父在2015年、晉鐸50週年之際,於通傳中心專訪他的影片上所說的:「基督帶來的信仰不是一個美好的理論或背誦的經文,而是要人腳踏實地去生活。」
李驊神父的證道,圍繞著恩師徐可之神父的一句名言,「今生不二屬,白首共此心」。證道即將結束之際,李神父又補充了一個可能連大部分耶穌會會士都不知道的小故事。差不多1950年代之初,徐可之神父19歲、還是望會生時,上海情勢日漸緊張,當時掌管耶穌會遠東區的蒲敏道神父決定,凡已晉鐸的會士留下、未晉鐸的修士們取道澳門,轉至馬尼拉。因為是望會生,尚未正式入會,徐可之神父,因此不在撤退的名單上。
及至修士們開始啟程撤往澳門後約兩天,赫然發現徐神父牽著一條狗走在隊伍之中,問他原因,他回答因為修士忘了把家中的狗帶上,所以他把狗帶來了。徐神父為自己找個理由和機會,可以留在耶穌會、繼續跟隨耶穌。
告別禮後,會場播放一段,徐可之神父在2022年入會70週年金慶的紀念影片,他被問及感想後,開心地唱了一首法文歌曲,歌詞的意義是:「我的母親耶穌會,在妳的懷裡,一個人生活得幸福,你的生活多麼幸福。」他說,他在耶穌會70年,真的生活得幸福。
啟靈前,詹德隆神父致詞說,在徐神父剛卸任初學導師之職不久,當時是省會長的詹神父又派遣他回到菲律賓,擔任從內地到馬尼拉接受卒試 (第三年)培育的會士們導師。當時年高已74歲的徐神父仍二話不說又回到了馬尼拉,待了9個月,那才真正卸下培育導師的責任。詹神父說,在場的每一位都有與徐神父之間往來的故事,每個故事集結起來,就是救恩的故事。
整個殯葬禮儀結束後,眾人在靜山的餐廳用餐,室外春光明媚,室內氣氛暖烘烘的,曾經因為一眼失明而自我調侃「一目了然」的徐神父,也許在靜山的上空,跟天父一起並肩坐著,心滿意足地看著這一切微笑。
文/圖:耶穌會通訊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