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s 青年中心的誕生,無論就組織改造或空間,曾擔任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的李驊神父都是最大的推手。他認為青年中心十年來的成效,超乎他當初的想像。他也鼓勵青年中心創新,透過青年工作影響教會文化。
從耶穌會青年使徒工作小組,改組為Magis青年中心 (2013年) 是在李驊神父擔任中華省省會長期間,注意到青年工作的需要,以及青年工作需要比較年輕的人來參與和投入。經過修會內部的一些評估後,覺得要由教友來面對這個挑戰,會士們則是做靈修指引的工作。
這同時,耕莘文教院也在討論空間的重新運用,以及青年工作的空間使用。從2014、2015年就開始規畫,要將原本利氏學社的空間改成青年中心的場地。也就是說,從青年使徒工作小組改組開始,就同步在思考空間的規畫與運用。
過去的青年使徒工作小組,比較是放在聖召推廣之下,改組則是把它擴大到真正的青年工作。從原來的推動聖召擴編到青年工作,以合作的概念邀請平信徒一起來承擔。耶穌會士只是擔任靈修支援的角色,行政作業與活動規畫都交由平信徒來負責,這就是當初起心動念的想法。

改組之後,李神父看到這樣的變化也很開心,覺得符合當初的期待。唯一小小的遺憾,是在擔任省會長任內沒能為Magis青年中心留下更多資金。當初要改裝Magis青年中心的場地也花了很多錢,留下負債給青年中心。看到青年中心當前有不小的財務壓力,雖然說適當的壓力為中心也是好的,但現在轉換角色與思考角度,看到這些青年工作運作上的壓力,多少也有點小遺憾。
目前Magis青年中心在工作上的成效,超出李神父當時的想像,的確也帶動了耶穌會以外的其他人,對青年工作的更加重視與資源的投入。耶穌會投入與維持的資源也是有目共睹。
Magis跟其他單位的合作也是李神父覺得很棒的部分。對於投入的時間、才能、資源是否可以再優化?由於李神父沒有自己投入其中,所以要把這個問題留給Magis青年中心在後續去評估思考。
李神父也鼓勵Magis青年中心在創新方面,去看看教會與社會的環境是否能夠配合。如同拉桿行李箱的發明一般,Magis就像皮箱或是輪子一樣,有很好的品質與發展,當教會環境配合得上時,就像技術達到了可以將皮箱和輪子合在一起,成為嶄新的發明。
做我們該做的事情,教會文化影響青年工作,也希望透過青年工作可以去影響教會的文化,在既有的訓導體系下,能夠更重視年輕人的聲音。
*李驊神父 目前擔任靜山靈修中心主任與兒少保護暨專業倫理辦公室主任
文/圖 Magis 青年中心
【Magis青年中心十週年】用青春陪伴:老青年的心裡話
【Magis青年中心十週年】十大「爵」醒回顧 (上篇)
【Magis青年中心十週年】十大「爵」醒回顧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