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利克·艾瑞克森 (Erik H. Erikson) 是美國德裔美籍精神分析與心理學家,他的人生八大階段理論,說明人在各階段都有發展任務,這些任務在一生中相互影響。當他遇上靈修導師聖依納爵,會迸出怎樣的火花?在「勇敢去飛—讓耶穌陪你走過童年工作坊」中,每個人對家人不斷浮現各種滋味,而這些滋味都成為燃料,幫助他們信任生命、信賴天主,和激發祈禱的渴望。
2023年我在靜山第一次嘗試舉辦主題避靜——「勇敢去飛—讓耶穌陪你走過童年」,將此理論中最重要的前面5個階段,嬰兒期、幼兒期、戲齡期、學齡期、青春期,結合依納爵式的默觀祈禱 ,透過默觀耶穌的誕生到耶穌受洗,有6位參加避靜的伙伴,跟著降生為人的耶穌重新一起長大。
會有這次實驗性的主題避靜,是由參加過2022年「自我察覺、意識省察、我的情感生活」靈修工作坊的伙伴共同發起。他們得知「自我察覺」、「我的情感生活」、「勇敢去飛-讓艾瑞克森陪你走過童年」這三個主題,是聖家獻女傳教修會黃慧娟修女傳授給我的小團體成長課,且在我成為靈修輔導後,我陸續將這些材料轉型為心理與靈修結合的主題避靜。所以有6位與我相約,進行「勇敢去飛」。
身為靈修輔導,促成基督徒與天主關係的進深,才是我最主要的渴望。所以,這場艾瑞克森與聖依納爵的交會,進行了5天,彷如另一種神操之旅。
每日有兩個短講,兩段個人默觀祈禱,三次的團體分享,還有兩個小活動,在緊密的行程表中,大家以渴慕的心緊緊跟隨耶穌。活動設計中,嬰兒期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幼兒期一天,第三日進入戲齡期,接著加緊做學齡期和青春期。在連續幾日的默觀祈禱中,有不少人被喚醒深度的記憶,想起3歲之前家裡的格局,打電話給長輩求證,完全正確;還有人被喚起,童年有過幾位保母,保母家裡的氣氛和狀態。更重要被喚醒的,還有早被忘記的快樂時光、忘記的被愛。
團體中,每位分享與耶穌的對禱,還有和耶穌互動。有些互動真的叫人意外,譬如有人在3到6歲戲齡期的祈禱,跟耶穌玩到不亦樂乎,覺得一小時的祈禱不夠用。也有人回到某個烏漆的黑夜,被耶穌緊緊抱著「原來,當時我看不見,是因為那個黑夜是耶穌的胸膛」……祈禱者對耶穌的開放度,以及耶穌陪伴她們的方式,讓我充滿讚嘆、感恩。
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家人,都如你我一樣,是不完全的人,所以在這片屋簷下,每個人都有創傷,雖然故事不一樣,但都是揮之不去的;隨著工作坊的進展,每個人對家人不斷浮現各種滋味,而這些滋味都成為燃料,幫助他們信任生命、信賴天主,和激發祈禱的渴望。
因著耶穌的陪伴,活動結束時,他們不但因為找回愛與自信,喜極而泣;也因為接受耶穌的光照與治癒,讓過去的危機、陰影獲得了新生轉化的機會。原來,生命中的苦與樂,危機與幸運,都是生命之歌不可或缺的音符。
下次的「勇敢去飛-讓耶穌陪你走過童年」工作坊,將於2024年6月23-27日在彰化靜山靈修中心舉辦,即日起開始報名
文/圖:張芳玲 台北依納爵靈修中心 靈修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