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中華省於2013年將青年使徒工作小組,改組為第一個由平信徒領軍的青年工作單位「Magis 青年中心」。今年2023年,Magis 中心滿十歲了,不只人員編制、使用空間擴展,服務的青年數與內容也更見豐富。我們一起來回顧,天主藉哪十個「爵」醒事件,打造了現在的Magis 青年中心。

爵醒一: 由平信徒領軍的Magis 青年中心誕生 (2013-)

耶穌會中華省在2013年李驊神父擔任省會長的期間,為了因應省的更新計畫以及耕莘文教院場地空間重新規畫運用的想法,將原本專務於聖召推廣的「耶穌會中華省青年使徒工作小組」進行改組為青年中心。增聘平信徒青年工作者,並將主要的行政管理與活動規畫執行,交由平信徒合作者來負責。

當時全球耶穌會有個重要的青年工作是,配合世界青年日,在那之前先為青年舉辦Magis 生活體驗活動,從2005年開始,延續至今。改組後的青年中心因此以 「Magis」命名,並邀請耶穌會杜嘉豪修士設計中華省專屬的Magis 標誌,上面有橘、紅、黃的火焰,形狀猶如希臘文耶穌聖名的縮寫「IHS」。

這個標誌象徵,「經由Magis青年中心培育的青年,能夠被耶穌基督燃燒起來」。從2013年9月開始,「Magis青年中心」正是以這個名稱,開始嘗試一些突破性的青年工作。

目前中心除了一位神師、還有包含工作主任在內的五位工作人員。

依納爵靈修中心方進德神父,帶領 Magis 中心五位工作人員做十年的回顧
依納爵靈修中心方進德神父,帶領 Magis 中心五位工作人員做十年的回顧

 

 

爵醒二:讓人耳目一新的青年共融彌撒 (2013.9-2020.9)
改組後的Magis青年中心,第一個投入並發展的新使命是「青年共融彌撒」。中心當時的特別助理王世芊 (現今的工作主任) 和執行助理廖光宇上任後,第一個就是走訪耶穌會各單位,談談有什麼可以合作並發展的青年工作項目。時任台北古亭耶穌聖心堂本堂司鐸的具東昱神父建議,可以與堂區合作一起舉辦青年共融彌撒,跳脫在教堂裡舉行感恩祭的傳統形式,讓青年有更多的參與以及團體的共融。

因此從2013年的9月開始,在耶穌會耕莘文教院院區內,從一樓到四樓的不同地點,皆舉辦過令人耳目一新、專屬青年的彌撒。一樓禮堂、二樓教友中心、四樓屋頂露台以及後來新裝修的三樓Magis青年中心多功能教室。每次參與的青年人數約有一百人,最多時曾有兩百位青年參與。他們分工合作,組成音樂組、戲劇組、奉獻組和共融小組。

音樂小組的服務貫穿整台彌撒,而戲劇組則在福音宣讀結束、神父講道之前,插入表演,呈現劇組人員事前根據當次福音內容、經祈禱反省後的戲劇故事。奉獻組也是以肢體、舞蹈或其他形式,帶領青年一起進行奉獻。最後是共融小組,在神父講道後,催化各小組的分享,並準備彌撒後,歡樂的吃吃喝喝共融。

青年共融彌撒一開始是每個月舉辦一次,扣除寒暑假,每年總共舉辦9次。慢慢地減少為每兩個月一次、每一季一次、不定期舉辦。一直到2020年9月份,中心舉辦了最後一次青年共融彌撒,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當時台北教區已有多個青年團體、各堂區青年會,不同修會也有青年辦公室,青年共融彌撒可以由大家一起合作主辦,不一定由Magis青年中心負責。另一方面,中心已展開的另一使命「爵醒行動」,也需要投注大量的人力與時間。

回顧持續了7年的青年共融彌撒,除了凝聚教會的青年活力,也吸引非教友青年的參與,以青年吸引青年,也讓青年更為投入禮儀,透過感恩祭和彼此共融,分享體驗到天主的愛。

青年在水邊、田邊也可共融
青年在水邊、田邊也可共融

 

• 爵醒三:栽培未來領袖,創辦天主教高中領袖特質培育營 (2013.12-2022.12)
「天主教高中領袖特質培育營」是透過依納爵的領導方式,帶領參與的青年由自我認識開始,學習從領導自己出發,用自己的特質去發展愛與服務的精神。它也是Magis 青年中心一開始走訪耶穌會各單位當時,由徐匯中學前校長陳海鵬先生提出來的合作項目。由徐匯中學召集台北教區天主教的各高中學校,再由各校派學生代表參加。在每個學期的學期間,用三天的時間於徐匯中學進行。

Magis 青年中心總共舉辦了15屆初階領袖培育,前後有近400位青年參與,陪伴了不少青年從高中到念大學、出社會。非教友的學生家長,也很肯定子女參與中心的活動,除了能學到課程以外的東西外,家長也看見孩子的成長,以及學習為自已負責和做決定。曾有一位高中領袖營的學員,後來到Magis青年中心參加慕道班、領洗成為天主教教友。中心還舉辦過4次進階領袖營,由曾參加過領袖營的學員來擔任服務,他們有更多實際體驗與服務學習的機會。

2022年12月,中心完成第十五屆高中領袖營之後,暫時把這項工作告一段落,因為青年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為18到35歲的青年,工作的重心是爵醒行動培育。但是,未來仍可以與中學一起推出創新的合作方式,例如,今年2023年8月,我們就與內思高工合作辦理,為時一天的新竹教區高中領袖培育活動。

高中領袖營中的表達性藝術
高中領袖營中的表達性藝術

 

• 爵醒四:推出專為青年量身訂製的依納爵靈修培育計劃「爵醒行動」 (2017-)
爵醒行動 (Magis Formation),是Magis 青年中心最核心也最重要的工作。它是一套以依納爵靈修發展出來的青年課程,旨在將依納爵靈修介紹給平信徒,特別是青年,幫助他們透過認識與了解依納爵靈修,好能欣賞並活出這樣的靈修方式。它是Magis 青年中心向耶穌會亞太區聯會 (JCAP) 的青年工作小組學習而來。

這個小組於2015年成立,中心主任王世芊當時也受邀與一位印尼神父及一位韓國神父,共同成為核心成員。此小組的召集人Fr. John,向小組成員介紹爵醒行動的計畫,而Magis 青年中心也派工作人員參與第一屆亞太區的Magis 活動,從中學習回來後,於2017年在台北正式展開首屆、為期一年的爵醒行動培育。這個計畫一直持續到今日,也陸續在南部、中部和東部開辦。目前北爵已進行6屆、南爵4屆、中爵1屆,曾參與培育的青年約有200多位。

參與過的青年,有的成為學長姐繼續陪伴其他青年走一趟爵醒旅程,有的擔任某些課程的講師或助理,也有人投入後續的使命,推廣依納爵靈修給其他青年、關懷社會正義匱乏者、生態皈依關懷共同家園、創意福傳等等。

第一屆爵醒行動結業合照
第一屆爵醒行動結業合照

 

爵醒五:打造讓青年在主內彼此相遇的,Magis 青年中心專屬空間 (2017.12-)
Magis青年中心的現址,位於耕莘文教院三樓東側,約有130坪大的場地,曾是滋養許多年輕學子的利氏學社圖書館和辦公室。經過整修,2017年12月8日,它以新氣象、新面貌,繼續服務青年。

新空間落成當時中心的神師朴正煥神父,以聖母瑪利亞蒙召時也是青年,她也是陪伴青年走向耶穌很重要的橋樑,加上中心落成的日子在12月,所以就選定無染原罪聖母作為Magis青年中心的主保。因而每年12月8日始胎聖母無染原罪瞻禮,也是中心場地的紀念與慶祝的日子。

新居小聖堂的聖體龕,是過往在台中磊思青年中心小聖堂的聖體龕,移到台北後繼續在Magis青年中心陪伴青年與主相遇 。而聖堂的十字架,是古亭聖心堂教友、也是藝術家,已故簡福鋛教授的創作和贈禮。他在一次生病開刀後的祈禱中,感覺到傷口有很多的水湧出,而天主透過這個水醫治他、陪伴他,他把這樣的經驗投射到這個十字架的創作上。

充滿承先啟後之意,也充滿與主相遇、愛與祝福的空間,在今年重新粉刷牆壁之前,也邀請大家前來自由塗鴉。2024新一年粉刷後,再繼續歡迎青年、服務青年。

Magis 青年中心場地一週年紀念日合照
Magis 青年中心場地一週年紀念日合照

 

文/圖: Magis 青年中心

支持 Magis 青年工作,捐款請點此 
【Magis青年中心十週年】十大「爵」醒回顧 (下篇)

【Magis青年中心十週年】用青春陪伴:老青年的心裡話

 

Magis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