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向來是最能引起話題、維繫人與人情感的媒介之一。輔大耶穌會使命室的食享冰箱,提供許多原本彼此陌生的人,一起取食、共融的機會,不僅讓天主所賜的日用糧不至浪費,也讓人與人間,產生歸屬和美味的連結。
輔仁大學樹德樓一樓的長廊,隨著每日晴雨光影的變換,經常展現出不同的風貌;然而廊上不變的光景,卻是平日午後總會漸漸排起的長長人龍。
他們究竟在等待什麼呢?
原來每週一至週五的下午,都是「輔大食享冰箱」的開放時間,而地點正是在樹德樓一樓的LW110耶穌會使命室。輔大食享冰箱的主要服務是接收並重新分裝從食物銀行配送來的許多即期食品與物資,以及搶救校內活動、會議後剩餘的完好便當。任何來到輔大的人,無論是教職員、學生甚至是我們的好厝邊,只要是前來排隊的人,都有機會能免費領取到自己想要的續食,甚至是一些日用品。
自從兩年前2021年,由輔大社科院、興毅基金會,以及輔大耶穌會使命室共同合作的輔大食享冰箱成立之後,隨著在校內及社群媒體上的不斷宣傳,漸漸就在輔大人中打響了知名度。不僅有越來越多人知道且認同環保惜食的概念,當中甚至有許多人願意起身而行,一起來為環境保護與珍惜資源的活動,善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輔大食享冰箱,除了是一個提供即期食品的平台,更是努力在實踐教會與學校的價值觀。透過食享冰箱,每一位領取物資的人,不僅是在拯救這些即期食品,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減少生產者的報廢成本,同時也能節省部分個人餐費的開銷,達到環保與經濟上的雙贏。期待這些無數累積的小小善意,能漸漸改變人們對資源的價值與認知,更加意識到且珍惜,上主所賜的日用糧。
此外,在這些包裝妥善、整潔擺放的一排排物資背後,尚有一群人的熱心響應與耐心付出:他們就是輔大耶穌會使命室的JMOSA (Jesuit Mission Office Student Association,耶穌會使命室學生事務發展委員會) 志工隊。早在食享冰箱甫成立時,就一直有學生紛至沓來、願意加入JMOSA志工隊這個本就傳承悠久的大家庭,既渴望能為旁人的生活付出更多,也期待自己的生活能有不一樣的意義與光彩。

在食享冰箱的實務運作上,志工隊的學生們對於使命室來說,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夥伴。每週一到週五的下午約一點到一點半之間,只要聽到辦公室外面傳來大卡車卸貨的聲音,就知道該是我們起身動工的時候了!眼看載貨的司機大哥,將一箱一箱又一箱的物資不斷從後車廂卸下來,就讓人不禁感嘆:「這成山成海的物資,若非有許多得力助手,光靠使命室的單薄人力怎麼可能負荷得來呢?」有趣的是,在這當中有些經驗老到的志工學生,常會面不改色、老神在在地說:「沒事啦!我們以前有接過更多的(物資)。」而這樣的淡定自如,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也是一種安定的力量。
當一箱箱物資被悉數傾倒在已事先清消完畢的大桌上之後,志工們消毒好雙手、戴上口罩後,就開始自動自發地分工。今天誰負責檢查日期跟撕標籤?誰負責將物資分類?誰負責切麵包?又是誰負責將麵包重新分裝打包?令人感動的是,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從未見過有人相互推諉、或打醬油般故意只揀輕鬆的工作來做。相反地,我們總是會看見志工前輩耐心地向新生解釋各項工作要領,或甚至當天明明沒有填班表的、只是因為剛好也在辦公室休息的其他志工,也常常會一起加入服務的行列。食享冰箱的物資總是被迅速又乾淨地妥善處理,正是因這一大群熱心又高效的志工學生們才能辦到。
忙碌的時間過得很快,隨著物資的處理、分裝告一段落,我們會將當天辛苦的勞動成果,拍照上傳到臉書與IG上,並向追蹤我們社群媒體的粉絲們公告今天的發放時間。當食享冰箱開放後,負責導引領取動線的志工們,會各自站定位、親切地接待人群,而其他志工們就會繼續窩回屬於他們的小天地,在辦公室一角的沙發區邊聊天放鬆,也隨時注意現場還有沒有臨時需要幫助的地方。

「我之前吃過這個麵包覺得很好吃!相信我,你一定要試試看!」
「哇塞!居然有整隻烤雞!我晚上要帶去社團跟大家一起吃。」
「優酪乳好大罐喔,我們拿回去寢室分掉好不好?」
當鏡頭從志工身上重新切回前來領取的人潮,從他們臉上的表情與反應,我們其實就能體會到,食享冰箱在這些日子以來,已經滲入大家的生活。無論是想節省餐費也好、或想體驗一些自己平常較沒機會購買的食品,甚至會因為領取到的物資,而偶然能跟身邊的人多了一些「美味的連結」。

我們認為,「食享冰箱」的「享」,除了「飽享」美味食物的意思以外,在當中其實也體現出了一種「分享」、「共享」的美好精神。我們首先因著天主的恩寵,而享用了這個環境所出產的美善。其次因著友愛近人,我們願意將這些美善的資源與旁人一同分享。最後,因著效法天主對整個受造界的自我開放與關愛,我們從此也會培養出共享共融的精神:我不再只是自己、也不再只有我自己。在我內還有別人,還有這整個世界。而這樣的精神,更是JMOSA志工隊的同學在服務食享冰箱時,會親身經歷並體驗到的。
「為甚麼會想要來服務食享冰箱呢?」每當有新血想要加入志工隊這個大家庭,我們總會如此詢問。事實上這並不是考試,所謂的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相信從每個學生口中說出的,都是他們對自己與生活獨一無二的渴望,是他們從自己出發、前往近人與社會的起點。或許是渴望從服務當中能獲得成長與成就感,又或許是渴望從團體合作的過程中能在大學生活裡找到一份歸屬。而對某些已有不少服務經驗的志工來說,他們的內心甚至可能早就已經得到更多,只是尚未宣之於口。
最後,無論是辦公室內勤奮工作的身影,或者辦公室外引頸翹首的期待;我們知道並相信:每一個人在這裡,在食享冰箱,一定都會有屬於他自己的位置,也會有獨屬於他與食享冰箱最特別的回憶。
文/圖: 邵怡瑾 耶穌會使命特色發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