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個人內在推動的力量是來自天主,還是來自過去的創傷,是依納爵靈修的重要課題。通過《不良執念清除師 》這齣台劇,我們可以稍微體會那些創傷,如何推著我們遠離天主,只願意走自己的路。

最近有齣很好看的台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描述一個繼承家傳書法藝術的高中生蒲一永,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父親,同時爺爺也陷入昏迷之中。康復後的他開始有了「靈視」,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這些東西跑來求蒲一永幫忙自己,卻說不出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在誤打誤撞、嘗試錯誤之後,他慢慢發現這些東西都是某個人的「執念」,需要靠他用毛筆寫下一句話來釋放他們自己。就這樣,他和高中同學曹光硯及派出所警員陳褚英,共同組成了「釋放執念青年團」,聆聽那些找上門的執念,訴說執念擁有者的故事,並且一起合作找出釋放這些執念的那句話。

依納爵靈修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分辨神類」這個主題。在《神操》中,依納爵留給我們兩組共22條規則,幫助進入神操旅程的朋友及輔導,分辨在人內心推動的力量來自何處:它們是來自「聖神」的邀請,還是屬於「偽神」*的誘惑?

在陪伴熱忱的基督徒走上神操旅程時,我常常會在他們的祈禱經驗中,聽見「偽神」與「聖神」的聲音,交替出現。聖神召喚著他們活出天主創造他的獨特,並實現祂藉此賦予的使命;而「偽神」常常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些創傷經驗留下來的印記,等待著被看見、被了解、被接納、被釋放。它們在完全地得到醫治之前,就好像搗亂者一樣,推動著避靜者走在自己都不明白的歪路上。

我曾遇過一些避靜者,因著小時候母親對其女性身分的拒絕 (她們的奶奶,希望她們的母親生個兒子),或是教會中一些人的舊思維,認為女性是聖職人員的魔鬼,斥責她們愛美、與異性相處的渴望,認為她們這麼做是件沒有意義、甚至誘人犯罪的事。因此這些避靜者從小就開始無意識地否定自己女性的特質。這個「女人不好」的觀點,就這麼陪伴她們長大,並且一直暗暗地影響她們所塑造的自我形象 (偏向中性的裝扮),也影響她和別人的互動模式 (和男性友人像哥兒們一樣)。

這些不自覺否定自己女性特質的避靜者,在默觀福音中的耶穌時,獲得了救贖。或是注意到自己也如同伯多祿一般,被耶穌召叫了。而耶穌召叫她們,不是因為她們做了什麼值得稱讚、肯定的事,而是耶穌看見了她們被束縛的女性特質,渴望釋放這個一直沒有機會發展的獨特,並活出身為女性的美好。或者她們發覺自己如同耶里哥的瞎子,被帶到耶穌面前,聽見祂溫柔地問自己:「妳願意我為妳做什麼?」當她們鼓起勇氣說出自己想要做一個女人的渴望後,經驗到耶穌完全的了解、接納。

終於,這些避靜者得以在耶穌愛的眼光之中,承認並認同心中那個飽受壓抑、備感委屈的小女孩,並有了重新看待、欣賞真實自己的眼光與勇氣。最後,這些一直活在陰暗角落,孤單的小女孩,終能展開笑顏,牽著耶穌的手,迎向生命的陽光。

在《不良執念清除師 》中,生命創傷帶給人的影響,以「執念」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劇中一個雙胞胎哥哥,認為照顧弟弟是自己的責任,因此寧可父親將喝醉酒後的怒氣全出在自己身上,也要讓弟弟免於暴力的對待。在他的執念中,唯有自己犧牲,弟弟才能得安全。因此,自己必須「永遠」站在弟弟前面,挺起胸膛保護他,完全忽略這個弟弟不會永遠都是個弱小的孩子。他也會長大成人,並且有力量保護自己。

在電視劇中,那個現實生活中劫後餘生,幸運長大的弟弟,來到了化身成小時哥哥的執念面前,表達了他的感謝。同時,也肯定地告訴哥哥,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當年那個軟弱的弟弟。他已經有能力保護自己,並且活出生命的美好了。從弟弟真摯的表達中,蒲一永找到了關鍵的那句話:「並蒂雙生,牽絆陰陽。」那個以為自己「永遠」得保護弟弟的執念得以被釋放、轉化,不再需要挺起胸膛,假裝勇敢地站在瘦弱的弟弟面前,而可以讓弟弟走上前來,到他旁邊,和他手牽著手,雙雙帶著笑意,走入風中。

蒲一永繼承了家族傳下來運用文字的能力,將文字蘊含的力量,透過或鋒利或婉約的筆觸展現出來,進而釋放那些渴望被救贖的執念。而被天主召叫、成為靈修輔導的我們,也在聆聽避靜者的祈禱中,聽見偽神無聲的吶喊,並和避靜者一起邀請耶穌走近它們,醫治、釋放,並召叫它們,走向天國。

*在《神操》中,依納爵用惡神 (bad spirit)、仇敵 (enemy) 代表相反於天主的力量。而知名的依納爵傳統靈修輔導馬克・希柏道克斯 (Mark E. Thibodeaux, SJ) 建議用「偽神」(false spirit) 取代惡神,可以更忠實地傳達其特質。

文:曹志誠 天主教靜山靈修中心 專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