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船長一家三口的外籍漁工,注定該死嗎?死了就什麼都沒了嗎?痛苦不單只是痛苦,死亡也不會是最後終結。電視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 》故事讓我們再經歷一次神操的第三與第四週,與受苦的基督一起受苦,與復活的基督一起分享光榮。
你會為了愛與正義的緣故,陪伴弱小者對抗有權勢、有地位、富有者的壓迫,即使會使自己受委屈,也不見得能成功,仍決定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嗎?最近的一部台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 》正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部電視劇描述一位原住民公設辯護人佟寶駒,擔任一位外籍漁工阿布度爾的辯護律師,為他被控殺害漁船船長一家三口的罪行,找出可能的理由,使他不致被判死刑的故事。原本讓人驚恐的殺人案,隨著劇情的開展,那冷酷、沈默的殺人犯,有了更多面容被揭露,讓觀眾開始思索「死刑」,真是最符合正義的判決嗎?
除此之外,那些有錢、有權、有勢的人,為了各自的理由要置阿布度爾於死地,使得這個不會說中文,又少有人懂他印尼方言的外籍移工,宛如在枝頭的枯葉,隨風飄盪、無依無靠,隨時會被吹落,成為無人聞問的爛泥。除了他的辯護律師佟寶駒外,在公辯室服替代役、極力主張廢死的連晉平,以及成為阿布度爾溝通橋樑的通譯莉娜,共同展開了「搶救阿布度爾大作戰」,想方設法為他尋找證據,讓他能免於無可挽回的死刑。
最終,這齣劇沒有滿足大家「正義得以伸張、弱小者被拯救」的期待,反而讓觀眾為了阿布度爾在權勢角力場上被犧牲,感到唏噓不已。但這個結局卻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神操」第三和第四週的主題:與受苦的基督一起受苦,與復活的基督一起分享光榮。

在神操第三週,行神操者被邀請陪伴耶穌走進晚餐廳,與自己所愛的門徒告別;走進革責瑪尼莊園,體會祂汗如雨下的恐懼;和耶穌一起在不公不義的審判中接受羞辱;陪耶穌一起艱難地走向哥耳哥達;站在十字架下,體驗耶穌被凌遲的痛苦;並且,和祂的母親與所愛的門徒,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義人、這個天主子交付了靈魂。
在這些全都不是耶穌該承受的苦難中,我們這些陪伴者也不斷面臨內在的掙扎:為什麼耶穌要接受這些不公不義的對待?為什麼我得要陪伴他接受這些不公不義的苦果?唯一讓我們能一次次拒絕內在抽身的誘惑,繼續陪伴耶穌往前走的原因,是祂曾陪伴自己面對生命的難堪、軟弱與羞愧。祂從沒有放棄我,我也不能放棄祂。
是這分愛的關係讓我們能夠忍受痛苦,堅持陪祂走到最後。也是這分被愛的經驗,給了我們力量,和那些如同耶穌一樣,受到不公不義對待的弱小者站在一起,分擔那分羞辱與痛苦。
但是,痛苦不單只是痛苦,死亡也不會是最後終結。那些忠信地陪伴耶穌完成使命的伙伴,也將目睹祂復活的容顏,分享祂新生命的榮耀。
佟寶駒從公職退休,在外藉移工來來去去的漁港開了一間律師事務所;連晉平完成了司法官的訓練,準備做一個堅持理想的法官,用國家賦予他的權力與地位,為社會中的弱小者服務;莉娜決定回印尼唸書,讓自己更有能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群伙伴沒有因為無法救下阿布度爾而自責、灰心喪志,或者隨波逐流,認同那些有權有勢者。他們一同走過了失落的痛苦,並看見了新的使命。如同門徒遇見復活的耶穌,接受了祂的派遣一樣。
我們可以是那些為了怕痛,而選擇倚靠權勢的人;我們也可以記得自己一直被深愛著,並讓愛的力量催迫著我們走出舒適圈,與那些最需要愛的人同在,即使這份陪伴會帶來痛苦,也不改己志。
這就是我們身為基督徒所要做的見證:愛,是一切的答案。即使愛不能使我們戰勝權勢、志得意滿,卻能使我們無論遭遇何種境遇,都能在那位一直深愛著我們,復活耶穌的陪伴下,浴火重生,和祂繼續攜手同行。
文:曹志誠 天主教靜山靈修中心 專職輔導
圖:canva.com & GTV八大電視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