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者聖若翰慶日當天,耶穌會中華省在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主禮的感恩祭典上,歡喜迎接四位分別來自香港、波蘭與越南的新司鐸與執事。他們之中有醫師、藝術家、舞者,因著同一天主的召叫,矢志追隨祂,牧養天主的子民。
主曆2023年6月24日洗者聖若翰誕辰慶日的下午,天主教教會誕生了三位新司鐸和一位執事。耶穌會中華省的四位會士,馮漢中、麥智寬、阮保利與范慶靈,於台北聖家堂舉行的感恩聖祭中,分別領受了司鐸聖秩與執事聖職。
這場隆重的典禮由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主禮,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及聖博敏會院院長詹德隆神父襄禮,以及近六十位的神父共祭。祭台下有包括這四位會士來自香港、波蘭、越南的親友在內,數百位佳賓前來同慶。
彌撒開始前,聖堂內流洩著歡樂的氣氛與聲響,準司鐸與執事們忙著招呼遠道前來祝賀的親人和朋友,擁抱、交談、拍照,一旁的工作人員也忙裡忙外,引導來賓入座,確認典禮各項流程、細節萬無一失。誠如周守仁主教在感恩祭一開始說的,聖堂外的天氣炎熱,但我們的心也是火熱的。
祝聖儀式的第一個高峰,是當四位會士被唱名前來主教面前領受執事及司鐸聖秩時,他們都以響徹整座聖堂的宏亮聲音,堅定地回答:「有,我在這裡。」隨後,主教給予訓勉,詢問四位領受司鐸及執事聖秩者的意願及應許服從之後,他們便匍匐在地,在神聖的〈諸聖禱文〉歌聲中,接受全體與會者共同為他們的祈禱。
新執事穿上執事服後,三位領受司鐸聖秩者接受主教、會長、院長及所有與會神父的覆手祝福。由於當中有幾位行動不便的年邁共祭神父,三位領受司鐸聖秩者走下祭台接受他們的覆手,現場眾人無不為之動容。隨後,三位新司鐸由一位神父和家人為他們穿上領帶和祭披。那應該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由父母或手足為他們穿上衣服,卻是滿披主愛、最神聖的一件衣服。淚水潰堤、擁抱再擁抱。
值得一提的是,禮儀當中的信友禱詞,分別使用中文、波蘭語、英文、越南語、廣東話和泰雅語來祈求;三位新司鐸的父母則奉獻餅酒和鮮花到祭桌前。此外,禮儀中的歌曲也用多種語言詠唱,這一切在在地展現了主內四海一家的共融與多元。
聖祭禮儀結束前,由新科神父麥智寬帶頭致詞,他們分別以神操的四週,即「創造、跟隨、痛苦、復活」來表達他們的感謝,尤其是將他們奉獻給天主的父母。麥神父感謝天主的創造和愛,以及與天主合作、把生命與信仰帶給他們的家人。因著這份愛的禮物,他們才能把愛分享給別人。馮神父表示,因著這美好的生命,他們能回應天主的邀請,去更認識、愛慕和追隨祂。他也感謝教友團體和培育團體在聖召路上的陪伴,透過大家的面容看到天主、感受到祂的臨在。

阮神父感謝聖召過程中幫助他們度過各種挑戰的伙伴、解惑的師長,以及奉獻時間和給與支持和力量的朋友與恩人。他表示,在場的每個人就像幫耶穌背起十字架的西滿,為耶穌擦拭疲倦面容的韋羅尼加,這幫助了他們四位走完一條原本不可能完成的路。范執事則說大家的愛與鼓勵為他們四位帶來天主的喜悅,他也感謝大家的愛與臨在。
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接力致詞,他說今天看到四位會士弟兄眼中泛淚、令人動容的一幕,但是這背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事件和因緣。他們經過了不同階段的培育,有個人的考慮與分辨,走過疑惑、掙扎,獲得光照、鼓勵,及在肯定中逐漸成就今天在天主面前的許諾。「點滴在心頭,大概只有他們自己及天主才知道。」董澤龍省會長也特別感謝這四位會士的父母和家人,並邀請眾人繼續為他們祈禱,使他們在鐸職及執事職上成為像貧窮的及謙遜的耶穌一樣的好牧人,愈顯天主的光榮!
卸下神經內科醫師白袍,於2015年入耶穌會的馮漢中神父,期許自己於生活中活出天主的愛、體驗天主的愛,藉以告訴身邊的人,天主有多愛他們。
曾經主修教育、人稱「沉默的藝術家」的阮保利神父,於2008年入耶穌會。他期許自己向窮人傳報喜訊,引導人認識神貧,在主內有豐富的生命。
青少年時曾是舞林高手的麥智寬神父,於2011年19歲時就入耶穌會,他是此次領受聖秩的四位會士當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期待自己能喚起周邊的人,對生命神聖的渴望,使他們內心感受到一股熱情,驅使他們想喝來自天主的水。
范慶靈執事甫從神學院畢業,靜待下一階段的安排。他建議有聖召的青年,不要害怕、找個地方安靜下來傾聽、找有經驗的靈修輔導陪伴,分辨走哪一條路。
感恩聖祭結束時,聖堂外已下過一場雨,稍微冷靜一下激動燥熱的氣溫。三位新司鐸繼續留在聖堂內給予親友來賓覆手祝福,聖堂外其他的參禮者則在共融的氛圍中享用點心,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今天在這世上多了四位漁人的漁夫,我們為此感謝天主!
撰文:顧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