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無聲的藝術家」的阮保利執事來自越南,在耶穌會接受了15年的培育,將於2023年6月24日在台北聖家堂領受司鐸職。在迎接祝聖典禮的同時,我們藉由以下的7大提問,邀請阮執事跟我們分享他在聖召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及此刻的感受,和對未來的期許。
提問1:期許自己成為怎麼樣的耶穌會士?
耶穌會士是個罪人,但被慈愛的天主召叫而成為耶穌的同伴(參閱:〈耶穌會第32屆大會〉,法令2,1號)。為回應耶穌會的聖召,我期許自己經常回到神操的經驗中,在天主面前認出自己的極限,軟弱和貧窮的身份,為的是更多瞭解和信賴天主。如同手機一樣,不管我如何厲害,如果沒有電源,也無法使用,因為耶穌曾說過:「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作」(若15:5)。耶穌會的聖召就是邀請我成為耶穌的同伴,在個人和團體生活中更了解和愛慕祂。所以,我將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天主的夢想中,繼承和完成耶穌在人間的使命,並透過自己的極限讓天主受到光榮。
提問2:「貧窮、服從、貞潔」三願當中哪個最困難?如何克服?
三願是主耶穌的一份邀請,為的是我們能更自由的活出使命。按照我在修會不同階段的經驗和背景,每一個聖願都有它的挑戰。特別是在當今時代,許多需求影響著我的需要、個人的滿足和自己的想法。我也意識到,能夠忠於三願是來自天主的恩賜,而不是單憑我的能力或自己的力量就能做得到。因此,問題不在於哪個聖願最困難,而在於我是依靠主的力量或是自己的力量?我的克服辦法總是回到自己軟弱的地方,正視它並留在天主那裡,重新刷新我與主的關係,以天主的力量和感恩的動力來活出我的聖召。
提問3:在修會的培育當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為何?如何克服?
記得在初學院時,我從最後一次的考驗回來,跟當時的省會長分享了自己神枯的經驗。我仍然記得省會長後來勸勉我的話:「我看你只是在自己的身上徘徊,而不肯仰望天主」。這句話喚醒了我,幫助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意識到在培育過程中總會有順利和面對挑戰的時候。因此,這讓我在信德中學習到天主藉由這一切讓我有不一樣的體驗,我為此而感到高興。
此外,培育的過程也讓我意識到:培育是一輩子的事,真正的培育專家是天主。因此,我可以把自己的計劃放在天主的手中,不強迫祂按照我現有的計劃來進行,因為「人算不如天算」。天主在高處比我更加客觀,祂會指引我和為我安排最好的一切,我真正要期待和努力尋求的,是在一切事上跟隨天主的旨意。
提問4:修道生活當中一到兩位影響你的人?或是從哪位會士弟兄身上學到什麼?
無論在耶穌會內或耶穌會外,都有一些影響我的人,我不敢理想化任何人,只想感謝天主。天主藉著一些人的言行,給了我效法的榜樣,也透過一些不太正面的經驗,幫助我去反省。從信德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是天主送給我的禮物,讓我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特色、能力和極限。他們就像許多「手指」,指向「太陽之光」(天主)的方向;所以,我感激他們引導我仰望「太陽之光」,也為他們祈禱,同時提醒自己不要只是關注這些「手指」。
提問5:給想加入耶穌會的青年什麼建議?建議帶什麼?不要帶什麼?
加入耶穌會的人需要對耶穌會的使命有所分辨和瞭解,他們不必帶著焦慮、煩惱和對遙遠未來的恐懼,然而,最重要且必帶的是:「對天主完全的信任」,將夢想寄託在天主的夢想中!拋開「我會得到什麼,或者我入會後能做什麼」的想法,帶上「我會願意把天主賜給我的禮物,發揮在為天主和教會服務的使命中,成為天主有效的工具。」

提問6:此時此刻想對家人說的話?
我一直默默地感謝天主,感謝我的父母,辛勤地教養我,慷慨地奉獻我給天主,並在我的耶穌會聖召和使命中一直鼓勵我、為我祈禱。我也要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們替我照顧好父母,感謝我家族的親戚,好友和恩人一直在多方面陪伴和協助我。我也感覺到,自從我入會後,天主在不同地方,一直給我加倍於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的恩寵(參閱路18:28-31)。
提問7:個人的特質和專長(塔冷通)對於日後的牧職生活有哪些更大的幫助?
別人稱我為「無聲的藝術家」,我為此感謝天主。在沉默中,我很容易敞開和創造具有天主特徵的空間,在那裡可以傾聽和理解人靈的不同層次。
阮保利,越南籍耶穌會士,2008年入初學院。在越南神學院完成哲學培育,隨後在台北學習中文,曾在竹東天主堂實習與服務。2017年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讀神學,目前在加州伯克萊耶穌會神學院讀靈修學。喜歡設計藝術品,佈置空間,彈吉他,在大自然裡散步等。渴望用不同方式來幫人接近和光榮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