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內科醫師馮漢中執事在耶穌會接受了8年的培育,即將於2023年6月24日在台北聖家堂領受司鐸職,修會弟兄們及馮執事的親友莫不感到欣喜。我們透過以下的7個提問,邀請馮執事跟我們分享他在聖召路上的經歷、此刻的心情,以及對於未來的期許。
提問1:期許自己成為怎麼樣的耶穌會士?
聖依納爵和他的夥伴們在考慮建立耶穌會時,便感受到他們是一群因著主耶穌而聚在一起的朋友,因而他們自稱為Compañía de Jesús(耶穌的夥伴);而他們的使命便是為主的工作而奉獻自己。這讓我想到主耶穌所說的:「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15:13)。我希望藉著天主的恩寵,透過服務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我也能成為一位不計較個人得失,而為主耶穌獻上自己的耶穌會士。
提問2:「貧窮、服從、貞潔」三願當中哪個最困難?如何克服?
獻身(修道)生活的三願是天主給祂所召選的人的恩寵,也是我們對天主這份恩寵的回應。透過持守三願的生活方式,我能有更大的自由去與其他人相處和完成被派遣的使命。其實,不論我們的生活方式為何,這三願的內涵都是幫助我們更能活出天主對每個人的召叫。我想如果我在生活上碰到軟弱時,我必須依賴對天主的信德和恩寵,也藉著修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讓自己回到發願的初衷,畢竟這是與天主彼此之間愛的承諾。
我比較感受到的是獻身生活是天主因愛而邀請我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著眼它可能帶來的困難。值得一提的是,耶穌會還有一個特別的第四願—「為了拯救人靈,絕對服從教宗委派往任何地區工作。」這是耶穌會士很特別的召叫,相信未來也更能幫助我更自由地為有需要的人服務。
提問3:在修會的培育當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為何?如何克服?
我的培育還在進行中,不過回顧各個已走過的階段,初學(耶穌會士正式培育的第一階段)的階段讓我印象深刻,其中我們會被邀請進行一趟身無分文的徒步朝聖。過程中,我們身上只帶了簡單的衣服和一個水瓶及環保餐具。沿路我和兩位弟兄只依賴恩人的照顧給予我們飲食和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因為我本身不懂當地的語言,只能完全依靠兄弟乞討回來的食物充饑。那幾天的我實在是一無是處,只成了朋友的負擔。這個挑戰讓我學到全心依賴天主,也信靠弟兄的照顧。現在回想起來,過程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趣味,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比手畫腳地表達我對恩人們的感謝,這確實幫助我體驗到傳教士的苦與樂!
提問4:修道生活當中一到兩位影響你的人?或是從哪位會士弟兄身上學到什麼?
修道生活最影響我的當然是主耶穌。祂在整個過程中透過不同的人支持和鼓勵我。有時候,祂會藉著弟兄的臨在讓我看到祂的愛和陪伴。當中同會的周守仁主教(香港教區)早在我考慮聖召之初便耐心地陪我分辨天主的召喚(有興趣可以聽聽我網上訪問的內容)。有時候,天主也會透過我所陪伴的朋友,讓我看到天主在他們身上的愛和臨在,也在在肯定了我的聖召。在過程中,我深深學會到天主對我們每人都有美好的計劃,我可以懷著一個開放的心陪伴他人一起找到天主!
提問5:給想加入耶穌會的青年什麼建議?建議帶什麼?不要帶什麼?
我想為所有追求聖召的青年來說,不論你所追求的是婚姻、獨身或修道聖召,都可以試著保有一份願意冒險的精神和愛己愛人的渴望。不要先想你要成為耶穌會士、神父或修女,先想著跟天主建立一份深厚的友誼,慢慢你會更清楚聆聽到天主在你內心的聲音,因著這份深厚的友誼,你會願意為祂跨出意想不到的一步,放下過去認為理所當然或者沒有可能選擇的想法,聖召路上的每一步都會有足夠的恩寵引導我們向前行。
提問6:此時此刻想對家人說的話?
因為出於愛,父母家人對我決定加入修會成為司鐸,不免會表達擔心和掛慮。然而,我很願意和他們分享的是,在這跟隨主的聖召路上,我體會到天主那份廣、闊、高、深的愛。就算我把人世間所有關心我的人的愛加總起來,都無法和天主的愛相比擬;而無論我多麼愛我的家人們,我對他們的愛也同樣無法與天主對他們的愛相提並論。因此,我請家人們安心地把我放在主的手中。仁慈的好天父永遠會給我們最好的照顧!願主的平安常與大家同在。
提問7:個人的特質和專長(塔冷通)對於日後的牧職生活有哪些更大的幫助?
與天主建立更深關係的渴望是天主的恩賜,在生活中能感受「天主是愛」的泉源是祂給我的禮物,這成了驅策我生活的動力。因為有祂的愛,我才能有方向,也才能明白天主願意我在牧職生活中如何活出祂對我的邀請。記得我在分辨聖召時,在羅耀拉(聖依納爵皈依的地方)的一次祈禱中,聆聽到天主召喚我去「告訴眾人祂是多麼地愛他們」。比起我其它的特質和專業知識,祂的愛不僅塑造我這個人,也是我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也讓我有能力與別人分享這份愛,相信這在未來的牧職生活會有最大的幫助。
馮漢中,出生於香港,自幼於耶穌會所辧學校接受教育。 1990 年來台攻讀醫學,並定居於台灣。2015 年入耶穌會後,於菲律賓接受初學,及後被派至澳門利瑪竇社會服務中心從事社會服務使徒工作。2019 年畢業於天主教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目前於美國波士頓學院攻讀倫理神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