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球各地天主教會為 2023-2024 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加緊準備,香港教會也不落人後。天主教研究中心於 3 月 4 日舉行了共議同行座談會,邀請了三位講者從不同角度來闡釋是次會議的重要性。首先,道明會士白自強神父以〈從聖三的使命看共議的教會〉帶出會議的神學概念,指出這次會議「同道偕行 2021-2023──以共融、參與、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議題新穎,時間也是歷屆最長,但由於文字的表達及議題的深度,令人困惑難明。白神父以會議《準備文件》解釋,這是一個關乎「教會生活和使命決定性的主題」,對它的反省決定了我們能否發現「天主對教會在第三個千年的期望」。

他認為,要正確了解教會的使命,必須正確地理解聖三的使命,包括其可見及不可見的使命。在教宗方濟各看來,共議的教會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會權柄的正確認識。它是一個服務性的權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基督的愛內,在彼此的服務與持守中,成為一個更加「密切相連的教會」。要做到這一點有兩個前提:一,要持守聖經和教會聖傳一貫的教導;二,確保自己有好的意圖並且是生活在恩寵中的。這樣的教會才是「共議的教會」,成為 21 世紀一個先知性的標記。

緊接白神父的神學論述,董澤龍神父以靈修角度來切入主題──〈共議同行的靈修〉,介紹洞悉聖神旨意的方法。同屬耶穌會的董神父自然較為明暸教宗方濟各對會議的想法;他指出,共議同行是時代的徵兆及方式,為了更光榮天主,帶來作為教會某種根本性的更新。會議的主角不是任何與會代表而是聖神,要分辨的不是人的意願而是聖神的旨意。所以靈修對話才是分辨和共議過程的重點,而對話中的聆聽需要開放和熱誠、不論斷和慣性的意識操作,可借助依納爵的祈禱和分辨方式進行。但共議同行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及操練,需要耐心及恆心,並且願意在心態及靈修操作上調整,學習新的語境,故此有其挑戰性。

從對神學的理解到靈修的方法,最後來到〈共議同行的實踐〉,由香港教區諮詢專責小組成員鄭小慧從個人、教區及亞洲層面分享其經驗。她指出這次主教會議是一個持續的進程,整個旅程的真正規劃者是基督,每位信友都受邀作出回應和採取行動。她又說,教會能遍地開花是同行的成果,但今天因應時代,需要新的焦點、方向和力度。在教區層面,專責小組成員來自不同背景,是一個小型的共議同行實驗室。專責小組為喚起教友對同行的意識,展開了連串活動,到堂區和學校作十多次的簡介會。

是次全港性的教會諮詢收到一千多份回覆,最後向亞洲主教團協會秘書處提交了十二頁報告。收集各地教會的回應後,主教會議秘書處發還「大洲階段工作文件」,再由亞洲主教團協會匯集各地成員,編寫成「亞洲大洲會議」的「工作草稿」,目的是藉著亞洲不同教會代表的參與,共同辨別聖神對亞洲教會的聲音。重溫講座可按結連

原文出處: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