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依納爵被選為會長,1541年

沙勿略往東方

一五四零年九月,當修會正式獲准成立時,同伴們人數只有十一個,而他們亦已經分散到各地,所以不能聚在一起為此舉行慶祝。他們認為服務他人是最重要的,慶祝修會誕生是次要的

葡萄牙大使想請十位耶穌會士去遙遠的印度群島傳教,依納爵回覆說:「大使閣下,那你留給世界其餘地方多少人呢?」然而,他還是指派當時正在錫耶納的勞德理格,及正在那不勒斯的鮑巴第拉前往印度群島。儘管勞德理格正在發燒,他還是於一五四零年三月五日乘船去里斯本;鮑巴第拉步行前往羅馬,想在羅馬乘船,但當他到達羅馬時病得很重,駐院醫生說,他根本不能坐船去葡萄牙。

這時依納爵也病了,但他承擔著急於找人代替鮑巴第拉的壓力。在羅馬他有一個候選人:沙勿略。他召喚沙勿略並把這個使命委託給他:「方濟各碩士,你已知道奉教宗之命,我們必須派兩位會士去印度群島;鮑巴第拉碩士是其中一個人選,因為他病了,不能成行,而大使不能等到他痊癒,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沙勿略回答說:「好!我準備好了」。

沙勿略碩士匆忙補好一條破舊的褲子和長袍,便去接受教宗祝福。然後,他跟同伴們道別,並給他們留下自己發願的文件,及即將投選會長的他的一票,並表示同意接納留下的同伴們將要草擬的所有憲章、規則和條例。第二天,他同大使一起往里斯本去了。在里斯本,他要等九個月才有船開往印度群島。終於,在一五四一年四月七日,他乘船前往果阿。勞德理格生病,留在葡萄牙,另一位意大利籍的耶穌會士與沙勿略同行。

航程非常困苦艱巨;船不得不在莫三比克過冬,他們到達果阿時,是一五四二年的春天。這樣,沙勿略開始了他的征途,成了傳教事業的巨子。他非立志要執行任何特殊使命,而是堅決活出「準備好迎向一切」這句話的意義。因此,在修會正式成立的那一天,身在永恆之城的始創成員,只有三位。

不願作會長

一五四一年三月四日,依納爵和五位同伴聚在羅馬,大家同意將草擬《會憲》的任務交給依納爵和庫杜萊;

要修會運作成功,掌舵人要強壯穩健。
因此,必須決定誰做領導。

朴蘭考後來寫說:

「直到此時,依納爵在他們的小船上一直掌舵,
與其說他像一位被授予合法權力管理他們的長上,不如說他更像一位在聖神內生了他們的父親,
或者是一位以他的審慎、遠見、智慧和愛德而獲得他們完全信任的朋友」。

一五四一年四月,不出所料,十位同伴一致選依納爵為會長。投票的人講了他們選依納爵的理由。沙勿略道出感人的理由:

「依納爵為把我們聚在一起付出了許多努力,
同樣地,他也會不遺餘力去維護去管理,並會領我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為他最瞭解我們」。

投票的結果,除了依納爵之外,使當時身在羅馬的其他五位同伴,都非常高興。關於接受選舉的結果,依納爵在一些簡短的筆記中,讓我們知道「他靈魂的感受」。他說:他更喜歡被別人管,而不是去管別人;他感到自己沒有能力管好自己,更不用說去管任何人了。他說起自己過去和現在的許多壞習慣,說起自己許多的罪過、缺點和苦惱。

他請求同伴們為此反省三天,「好為大家找到一個更好地履行此職務的人」。他們同意了,「儘管不太情願」。第四天晚上,他們重新投票,結果跟以前一樣。依納爵決定由他的聽告解神師來決定。他去了方濟會修院,用了三天時間辦了一次總告解。他向聽告解神師盡訴「從他能犯罪的那一天起,直到現在」所有的罪,也傾訴了他所有的弱點和身體上的痛苦。

復活節主日,依納爵的聽告解神師很清楚地將他的決定告訴依納爵,那就是,依納爵應該接受選舉的結果:不接受就等於反抗聖神。依納爵請求他在主內再三反省他所說的話,並在平安中作個決定,並把決定寫在一張紙上,放入信封,寄給他的同伴們收。三天後,神父將結果寄出,裏面寫著:「依納爵應該承擔修會事務及管理工作」。這樣,他不得不接受並承擔會長一職。幾天後,同伴們拜訪過羅馬七座傳統教堂之後,聚在聖保祿大殿外,互相告明,發痛悔,發聖願。彌撒結束後,他們互相擁抱,情同手足。「就這樣,他們宣發了一個他們正在開展的聖召」,然後返回住所。

 

反省:
爲奉行天主的旨意,你是否一直以來都在隨時候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