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晚上在耕莘文教院3樓 Magis 青年中心多功能教室,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董澤龍神父與近五十位耶穌會的恩人好友們進行了一次精簡卻又深刻的對談與分享。尚在神學院的4位讀書修士也共襄盛舉,帶來充滿活力的敬拜歌舞,讓大家更認識受培育的年輕一代。此外, Magis 青年許菀庭小姐與在 Magis 青年中心實習的阮文書修士則是分享了他們參與國際青年活動和陪伴青年的心得與體會,這些都是當晚難能可貴的分享與交流。

「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路14:28)省會長董神父一開始就從經文中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規劃,但又告訴我們「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6:34)他表示,如此有張力的兩段經文為耶穌會的福傳工作下了最好的註解,而我們要做的正是擁抱這恆常的張力,花心力去考量及運用資源去實踐它,但在主內卻要常懷有一份安穩。董神父也感謝天主格外的眷顧,每年都恩賜數位年青人加入中華會省,使得修會的福傳工作後繼有人。

省會長董澤龍神父

隨後,董神父簡要地介紹了中華省 2022-2029 年使徒計劃的制定過程與內容。他表示,這份計劃受「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推動,是中華省與平信徒合作者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藉由「同行共議」、「靈修交談」和「團體分辨」而擬定的。這份文件確立了本省的願景、優先事項、目標與行動,以及計劃執行時程與跟進評估的方式,以作為中華省往後幾年的指導方針。

透過幾次線上和實體的聚會討論後,會省發現耶穌會的優勢包括擁有依納爵靈修的寶貴遺產,彼此合作的意識增加,區域性及全球性的網絡連結;但也意識到幾個需要加強的部分,包括人力短缺、缺乏具前瞻性之整體計畫、溝通與合作的不足。對於耶穌會來說也有幾個可以利用的機會,像是人心對靈修服務的需求增加、以及網路科技的應用;當然,如何克服或減少複雜的外部形勢及不確定性、我們信仰被社會邊緣化的威脅,都是耶穌會將來要繼續面對的功課。

在了解當前的處境及「強弱機危」(SWOT)的分析後,中華省省使徒計畫的新願景是:「從依納爵靈修及富創意的合作中汲取靈感,我們—會士及使命夥伴—渴望與眾生(尤其是青年及匱乏者)同行,走向和好,成就一個充滿希望和喜樂的未來。」在此願景之下,還有另外五項優先事項,分別是:

  1. 有創意地與更廣泛的群體,包括無信仰者,分享我們的依納爵靈修瑰寶。
  2. 培育耶穌會士、夥伴、可能的合作者及青年為達成使命。
  3. 與青年及匱乏者同行,並彼此學習。
  4. 促進體制內外正向且富創意的合作。
  5. 修補裂痕,致力於天地人的和好,彰顯福音的喜樂與希望。

修士帶動唱

接著,在 Magis 青年中心待了六年的爵醒青年許菀庭小姐進行第二個段落的分享。她在2022年11月代表被培育的青年前往印尼參與耶穌會亞太地區的會議,她分享了四個在這次會議中的體會,第一是與青年同行需要傾聽的態度與開放的交談,第二則是轉換視野,在會議中分享亞洲各地青年的現況與渴望。第三個收穫則是在整理這次會議報告時深深體會到「我是被愛的,我也有能力去愛。」最後的體會就是真實感受到依納爵提過的「行動中的默觀者」,特別是在耶穌會士身上看到對青年的陪伴,這也幫助她回到台灣教會去感受什麼是同道偕行。

許菀庭小姐分享

從越南來台灣三年的阮文書修士正在 Magis 青年中心實習,他除了與大家分享前往泰國參加耶穌會亞太區修士聚會的內容,也分享陪伴青年的心得。他表示,修士聚會探討的主題包括青年工作者如何陪伴青年,以及各地在聖召推廣的方式與心得分享等等,也有很多機會跟青年一起唱歌跳舞共融祈禱。聚會中,他學習到每個地方服務青年的精神,也因為跟其他修士的聚會,他感覺到彼此走在同一條聖召道路上。聖召工作不是推廣小組,也不是修道人的工作,而是大家的工作。在青年工作中,修士的體會則是青年們缺乏聆聽自己的時間、缺乏被聆聽的管道、缺乏安全感。他希望 Magis 青年中心裡能協助青年找到安全感,讓青年們互相協助、共融成長,進而找到夥伴找到天主,也請大家一起為聖召祈禱。

阮文書修士分享

當天活動結束以前,省會長神父與恩人朋友們進行了提問與回答的交流環節。活動的最後,與會者一起誦念聖伯鐸.嘉尼修《為耶穌會奉獻的禱文》,並在省會長神父與在場的其他三位神父的降福中畫上圓滿的句點。

耶穌會向來站在不同信仰、文化及價值觀對話的交會點上,在維護正義和平的最前線,希望讓福音的訊息跟人們內心最深的渴望相遇。透過這次由耶穌會中華省資發室發起主辦的講座與共融活動,了解到耶穌會與會士們是如何在團體中、在服務中,帶領眾人更認識天主,更認識教會,也更認識自己。

文/圖:耶穌會中華省資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