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邀請我們做深入的祈禱和反省,這段時間可以幫助我們辨明自己的身分及被召叫的使命。為了能進入這樣的祈禱,我們必須回顧過去形塑我們的人與經驗。對很多人來說,這可以藉由反思我們的早期教育來進行。

波爾森神父(Fr. Brian Paulson SJ)是耶穌會加拿大和美國區聯會會長,中學時就讀於威斯康辛州的坎庇恩高中(Campion High School)。當他回憶起自己在坎庇恩的求學時光,他稱這耶穌會學校的師長們「是我遇過最樂觀、充滿信仰活力、最喜樂的一群人。」

從小在印度長大、現為耶穌會社會正義與生態秘書處秘書長的澤雅拉茨神父(Fr. Xavier Jeyaraj SJ),同樣也在耶穌會學校裡有著被觸動的經驗。他曾致力於將教育投入資源匱乏的場域,這樣的經歷教會了他,「如果想碰觸到那些邊緣的孩子,非典型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兩位耶穌會士,來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迥異的文化背景下成長,但因著他們對耶穌會學校和男女師長們的愛,而能如此緊密相連。多年過去,這些經歷不單將他們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也將持續地塑造他們的未來。

在這四旬期裡,當我們反省到自己想成為的模樣時,也不妨回顧過去那些形塑我們成長的師者,或許,這樣的反思會帶來豐碩的果實。

想看 Brian Paulson 神父和 Xavier Jeyaraj 神父的完整反省內容,請看下方影片。

撰文:Robert Ballecer, SJ,耶穌會羅馬總院通訊傳播室
譯者:姜靜


請開啓YouTube中文字幕


請開啓YouTube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