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士賈斯丁·格林神父(Fr Justin Glyn SJ)自出生以來就是法定視障者,看到的世界「模模糊糊」,對於失能的生活有親身的體驗。他需要將望遠鏡貼在眼鏡上來幫助聚焦到小範圍內,也得使用手杖幫助自己走動。雖然他的視覺失能是如此地顯而易見,卻不意味著這就是他整個的人生。
格林神父說他要為教會裡的失能人士發聲,確保每個人都能有一席之地,也受到包容。這個倡議工作讓他在2022年9月份到了羅馬一趟,為即將召開有關同道偕行的世界主教會議協助擬定一份文件。
在後來呈交給教宗方濟各的這份總結文件裡,《教會是我們的家》 (The Church is our Home) 彙集了世界各地天主教失能人士不同的聲音。他們分享自身的經驗、渴望和反省,為使教會知道該如何深化對失能者的理解,導正一些誤解,最終得以促成亟需的改變,讓大家都被接納,也能在教會扮演各自的角色。
賈斯丁神父生於奈米比亞,在南非開普敦和德班 (Durban) 成長。他在德班和約翰尼斯堡攻讀法律並執業,二十六歲隨家人移居紐西蘭。爾後到澳洲加入耶穌會。
在他的生命裡,他對那「顯而易見的失能」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反應。他的眼球震顫( nystagmus ) 狀況是肇因於腦組織發育不全,壓迫視神經。他的眼睛「跳動」,無法聚焦。他解釋道:「我有時會看到身邊人們的慈悲,在我耶穌會團體中得到很大的支持,但是在其他地方,我也經歷過誤解和肢體上的暴力」。
「曾經有人上前來搶走我的眼鏡,叫我應該向耶穌祈禱,我就會得到治癒。有人對我投以異樣的眼光。當然,我也曾在街上被吐口水,被打,就因為我看來跟別人明顯不一樣。」
「有一位女士看我在南非為一所學校做街頭募款,她對我旁邊的人說:『可憐的盲孩子,他整天都在做些什麼啊?』我說:『他從事律師的工作』。我可以聽到她下巴都掉下來了。」
格林神父強調親和性或可及性 ( accessibility ) 的重要。「失能人士常被視為被慈善對待的對象,而不被承認我們也都是人,在我們的社會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被接納,總是有些人被接納,另一些人則否。」
「教會應該是讓人可以親近的。聖事應該是可親的。這可能意味著在安靜,沒有什麼騷動的彌撒中接納患有自閉症或其他神經多樣性的人們。也可能只是簡單地放一個斜坡道讓人可以到得了那裡」。
對格林神父來說,像《教會是我們的家》這樣的文件讓我們發現到,教會正努力在硬體上和在團體的層面,讓每個人都感到被接納。
「如何讓參加彌撒後茶會的人感受到有形、可見、可聞的歡迎之意?你不需要得到一個神學學位才懂得向人微笑,讓人感到被接納,或確保大家都能爬上台階(或斜坡道)或確保他們能走動,或有人能協助他們領受聖事,或他們能到得了教堂,或是將聖事帶到他們那裡去。」
「這是關乎作出適切的調整,讓人們成為基督奧體的一部份,並如此理解它,而不只是口頭上說接納而已。」他說到。「我們都是基督奧體的一部分。我們若切除其中的任何一部份,我們都有所損失。我們大家都是教會。」
本文摘譯自澳洲墨爾本天主教總教區網站的一篇文章,點選此連結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