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耶穌會 吳良國神父

在這濃縮的分辨天主旨意的講座,讓我建議採用耶穌在受難前夕,他在革責瑪尼園的祈禱作為典範。

首先,我們可看出耶穌滿全分辨天主旨意的先決條件。第一,他渴望承行天父的旨意,他對天父有很深的信德,也深感天父對他的愛,他是無罪的,雖然他害怕十字架死刑的痛苦,假如天父願意他承受,他為了愛願意承受。第二,他對天父完全開放,事奉與愛天父是他人生最終目的,他並不依戀那些會阻礙他愛天父的任何事物,這是平心的態度。第三,他對天父有親密的感情,也是一個習慣祈禱的人。面對苦難的危機,他很自然祈禱,尋求天父的旨意。

一個人分辨時對自己靈魂與天主的關係的覺察是很重要的,假如靈魂是沈浸在大罪的狀態,他就幾乎不能分辨,除非他真心悔改而歸依天主。悔改之後,假如他選擇合乎天主旨意的事,他會感受真正神慰,就是信望愛德的增強,有平安與喜樂,這樣他就與天主同步前進,承行天主的旨意。

相反的,魔鬼可能會誘惑與擾亂他的心靈,使他感覺黑暗和負面情緒,就是沒有興趣祈禱,失掉信心、缺乏希望和愛,這是神枯現象,此時不適宜作決定,反而要祈禱克苦及省察,使心靈恢復平安後才能作決定。耶穌在山園祈禱開始時,感覺很害怕與悲傷,這表示他有一些神枯經驗,可是他恆心祈求天父使他按照天父的意願去做。結果他克服神枯,有信心、勇氣與平安面對敵人的逮捕,他就這樣服從天父的旨意。因此,神枯對愛天主的人可說是一種鍛鍊,使他在逆境中與天主同步同行,承行天主的旨意。

此外,魔鬼可能冒充光明的天使給人假神慰,開始時,人以為得到好思念,便作出一個似乎是好的決定,但實際上是違背天主的旨意,然後他就陷入魔鬼的邪惡企圖,他將被引導入驕傲、疏忽職守、缺乏仁愛、表現自私和罪惡。要發覺假神慰,人必須每天省察。假如神慰中的開始思念是好的,經過一段日子的發展,可能不是那麼好,他覺得有些不安,到最後過程,他的行為是不好的,令良心不安,這樣就能認清魔鬼利用假神慰騙他,那麼他必須立刻悔改。假如神慰中的開始思念是好的,中間和結束也是好的,這就暗示聖神正在給人推動,非常溫柔和安靜,如同水掉到海綿一樣,總是平靜的,這是真神慰。當魔鬼用假神慰騙人時,卻像似水落在石頭地,人省察時會覺得嘈雜和不安。

總之,一個習慣於承行天主旨意的人,是仁愛與謙虛服從天主的人,他的生活像似與天主共舞,天主是主舞者,而他是舞伴,完全配合天主的節奏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