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存有的光環》,
不自覺的,嘴角上揚,
充滿希望,感受來自天上的恩典。
陸達誠神父專研馬賽爾(Gabriel Marcel)思想,
他將對馬賽爾的所思所想,整理為《馬賽爾的光環》,
2006年由輔仁大學出版社出版,初版印量售罄即絕版;
2016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了簡體中文版,
書名改為《存有的光環:馬賽爾思想研究》。
2020年10月,繁體中文版重新問世,心靈工坊出版,
邀請與陸神父有師生之誼的徐嘉俊擔任特約編輯,
精心校閱修潤書稿,使之正確、流暢。
陸神父說,
不論是內文編排或是封面設計,這是他做喜歡的版本。
馬賽爾的生命基調,
不是海德格式的焦慮,不是卡繆式的荒謬,
更不是沙特式的無神論,
而是充滿愛,充滿喜悅,充滿希望。
當一個人不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對別人表達關懷時,
這個人就成為一個新光源,可以分享光亮給別人。
馬賽爾的希望哲學界正是由此衍生而出。
馬賽爾說,
他一生都受著基督的注視,神的光總是引道著他。
……有了光才有奧秘。
有了光,希望和喜悅才能達到圓滿。
陸神父在解釋馬賽爾希望哲學時,這兩段文字特別打動我:
『希望和失望是無法分開的,
希望是建立在人為希望的廢墟之上,
在一切的不可能中肯定可能,乃是人的形上希望。』『希望是沒有武器的人的武器,
當一個人被迫解除武器時,他唯一的武器就是希望。』
新書分享會上出現兩位貴賓–關永中與黃懷秋教授伉儷。
平日深居簡出的他們,
為了陸神父的新書出版,連袂出席。
關永中教授致詞時,深情表示,
馬賽爾是他在哲學領域的初戀情人,
他與陸神父談到馬賽爾時,
總有著同道、同心、同好的喜悅。
黃雅嫻是關教授的學生,
對於法國哲學研究深入,現在也在大學教授哲學。
他為《存有的光環》寫了一篇精彩序文:
〈自我與實存:馬賽爾對沙特的討論〉一文,值得品味。
徐嘉俊,是陸神父的學生,
也是《存有的光環》特聘編輯,擔任今晚主持人。
嘉俊開場時說,
提到存在主義代表人物,多數人想到沙特、卡謬,
很少會提到馬賽爾(Gabriel Marcel)。
其實,馬賽爾的思想是歷久彌新,
值得深入認識這位有神論存在哲學大師。
八十五歲的陸神父,
看到會場滿滿朋友,難掩興奮之情,流露出洋溢神采,
他敘說著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馬賽爾和馬賽爾家族的故事。
陸神父與無數哲人交流,
追隨基督之愛和智慧之光,
他本身已是映照他人靈性生命的燦爛光源。
分享會結束時,陸神父送給大家一個祝福:「人與人的深度交往中,上帝就在。」
攝影:心靈工坊趙士尊、王桂花
版權:感謝《心靈工坊》 王桂花 總編輯 授權
更多陸達誠神父新書 《存有的光環》的資訊:https://is.gd/zuPp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