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向他們說:
「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
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
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 可憐我罷! 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
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那人說: 父親! 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
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他說: 不,父親亞巴郎! 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需要靈感

– 這個一個對比鮮明的比喻,但這比喻的中心訊息很簡單:要對你眼前的需求保持警覺。拉匝祿是否有好的生活模式, 或有錢人的惡意作為都不是要關心的重點。重點是後者閉上眼睛不管門口的乞丐。在忽視周遭有需要的人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活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和冷酷無情。耶穌要求聽從他的人睜開眼睛看看周圍,並聆聽福音中單純的命令:愛你的近人。

– 這是一個很棒的故事,沒有含糊不清之處。作為基督徒,我們有義務要餵飽飢餓的人。世界上飢餓的男女都在我們的良心上。就算問題不是我們製造的,我們還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那部分人。我們的心與世界上數百萬的老少人群同在,只是因為他們餓了,如同拉匝祿在富人家門口那樣。今天讓一些祈禱增加你對飢餓人們的憐憫,願意盡可能餵養他們,因為餵養他們,就是餵養耶穌。

– 這故事提醒我們,不管在耶穌的時代還是今天,人類依然存在著極大的不平等。這個比喻樣我們看到自己在這物質世界中比數百萬人還要富有。甚至於接觸到這段文字,你就可以算是富有世界的一份子了。以這個故事情節來祈禱就是要挑戰我們,以我們能做到的各種方式去改善赤貧者的生活,去照顧有需要的人。

– 在四旬期我努力聽從召叫,回到天主的家。我加入眾人的偉大朝聖旅程,歷代以來,他們被梅瑟和先知們召叫去聽上主的話。

– 我祈求,對那些一無所有的人有更加敏銳的感受,同時也想想,對那些比我更有需要的人我要如何表達同情。

– 富人至少對他的弟兄有些感情,即使他對家門口的窮人幾乎沒有。我祈求讓我對同伴的定義能更寬廣,超越任何階級、國家或宗教的限制,即使是周圍的世界把這些限制加諸於我。

– 耶穌說,天主的訊息非常清楚。我祈求天主幫助我,在這一天中去注意、體會及聽從天主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