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道明‧柯林斯修士與同伴殉道
耶穌經過城市鄉村,隨處施教,朝著耶路撒冷走去。
有一個人給他說:「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耶穌對他們說:
「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 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 要想進去,而不得入。
及至家主起來把門關上,你們在外面站著,開始敲門說: 主,請給我們開門罷! 他要回答你們說:我不認你們是那裏的。
那時,你們會說:我們曾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曾在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
他要說:我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裏的; 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都離開我去罷!
幾時你們望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及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裏,你們卻被拋棄在外,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
將有從東從西,從南從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裏坐席。
看罷! 有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也有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需要靈感
- 福音書清楚表達我們的命運決定於我們與基督相遇的結果,祂是我們得救的法門;救恩根據我們是否「認識」耶穌而定。僅僅宣稱曾花時間與祂相處並不算什麼。
- 將這段經文與類似的有關人類命運的福音篇章比較,是很有意思的。富人與拉匝祿的故事暗示(沒有明白地表示)那個富人被定罪是因為他沒有照顧拉匝祿,同樣的,在瑪竇福音25章中,人得救或被判罪是基於他們是否關照脆弱的人(衣不蔽體、患病、坐監等等)的需要。
- 他們是否在自己幫助(或沒有幫助)的人身上認出耶穌的面容無關緊要,窮人成為我們接受審判的標準,我們如何回應他們的需要決定我們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