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們說:「他附有貝耳則步。」又說:「他賴魔王驅魔。」
耶穌遂把他們叫來,用比喻向他們說:「撒殫怎能驅逐撒殫呢﹖
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不能存立;
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也將不能存立。
撒殫若起來自相攻擊紛爭,也就不能存立,必要滅亡。
決沒有人能進入壯士的家,搶劫他的家俱的,除非先把那壯士捆起來,然後搶劫他的家。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的一切罪惡,連所說的任何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
但誰若褻瀆了聖神,永遠不得赦免,而是永久罪惡的犯人。」
耶穌說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附有邪魔。」
需要靈感
- 在馬爾谷福音中,耶路撒冷的經師們是耶穌最嚴厲的評論家。在這裡他們沒有否認耶穌成功的驅魔。然而,他們聲稱,他自己正如他身上擁有的,是用魔鬼的力量把其他的魔鬼趕出去。耶穌的回應是合乎邏輯且很有說服力,他指出這正是分裂的國度或分裂的家庭中所發生的事。然後他把自己比作一個想要掠奪強者財產的入侵者(強者是撒殫)。用這種方式談論驅魔是一個有趣且有效的方法。
-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耶穌和他的批評者所分享的世界觀,與21世紀的我們有的截然不同。我們需要比平常更加懇切地祈求恩寵,為能了解這個故事與今天的我們有何相關。永遠要記得,馬爾谷(和其他傳福音的人)努力要解釋的是耶穌是誰,以及稱他為救世主這意味著什麼。這是福音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