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中的静默,好似一扇透明洁净的窗户,让光穿透,使我们更容易发现天主,并看见万事万物原有的样貌。
在我步入更为成熟的中年后,我发现我的祈祷渐趋安静。多年前,我首度接触依纳爵的想像式祈祷时,我的祈祷冗长且经常钜细靡遗,充满许多跟《 圣经》和个人有关的图像。我偶然读起最初几年的祈祷日记,很讶异在每次祈祷中有那么多东西可写:耶稣在福音的场景中做什么或说什么、伯多禄或玛利亚或玛尔大在做什么、我在同样场景中的角色,还有那当中的各种感官元素。然而,随着年纪渐长,我的祈祷越来越简短且更为中肯。
想像式的祈祷变得比较像一条进入和耶稣闲话家常的入口通道,而祂给的讯息通常很短:“要仁慈”、“放手吧”、“我爱你”。正如我跟带避静的辅导开玩笑说的,我身为学者,不管用写或用讲的,动辄长篇大论,然而在祈祷中,有个记号显示“是耶稣,而不是我在说话”,那就是祂都用短短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渗入我的骨肉里。
我的祈祷已经安静多了,有时安静到我好奇发生了什么事。那些话语字词都跑去哪了?它并不是干枯或是觉得被天主遗弃,而是我若愿意的话,可以用想像式祈祷或是与耶稣交谈。当然,我仍用弥撒经文祈祷,或在晨间诵读圣咏。但有些事从根本转变了;现在我最常沉浸于默观祈祷。那是一种坐在静默之中,让天主来作主的调整。
今年夏天避静的时候,我透过一扇干净、纤尘不染的窗户凝视著外头,眺望一座宽阔且美丽的草坪和花园。我可以看见天空、海洋、花朵、树木,偶尔还有蹦蹦跳跳的兔子。我有个念头,因为窗户是透明的,可让光穿透,让我经由它看到世界原有的样子。祈祷中的静默也可以如此。当祈祷越来越安静、越来越透明,那么其他的每样东西都能以原来的面貌呈现,不多也不少。
相较于充满复杂细节的想像式祈祷,这个听起来或许不怎么刺激。然而,天主的临在照亮了每件事,哪怕是以一种更隐微的方式。一棵美丽的树仍然是一棵美丽的树,它无须一言一语即可彰显天主创造的化工。圣咏的作者,默默无语地,提醒我们:“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 。”(咏19:2) 他描述的正是默观祈祷。观看日出时,放下言语、放下顾虑和自我,不疾不徐地,单单与主同在,是好的。
如果我们怀着同样的态度,面对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和每件事,那会怎么样呢?如此,我们或可更容易在万有之中找到天主,就在我们透过一扇薄薄透明的静默之窗,遇见他们、且让他们保有原来是谁、保有原来的样子之时:一株美丽的植物、一只可爱的宠物、一个陪在身旁就让人感到满足的朋友。最重要的,在静默中,耶稣是那种我们不用一直跟祂说话的朋友,因为我们知道爱就在那里、在天主无可言喻的临在中,邀请我们“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你们都到我跟前来,我要使你们安息 ”(玛11:28) 的地方。
文:玛琳娜‧麦科伊 (Marina Berzins McC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