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资发室分别于2025年4月9日及4月15日晚间,为恩人举办“艺术与灵修”手作蜡烛讲座,由杜嘉豪修士带领,结合手作蜡烛与依纳爵灵修,让参与的恩人从祈祷与自己的创作中寻找内心之光。
“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
在四旬期反省与悔改的灵修旅程中,天主教耶稣会资源开发室为捐款恩人举办的“艺术与灵修”手作蜡烛讲座,于2025年4月9日及4月15日晚间在耕莘文教院顺利举行,两个场次共有近30位恩人参与。我们邀请杜嘉豪修士带领参与者,在祈祷与创作中找寻内心之光,也学习如何成为世界的光。

杜修士做蜡烛,始于他菲律宾耶稣会初学院的时期。当时刚入会的他,把院内圣堂的蜡烛收集起来,重新融化再制蜡烛。但他发现材料有点不足,于是到院内的墓园,把会士家属悼念亲友的残烛慢慢收集起来。或许有些人会感到忌讳,但对修士来说,这是一份为亡者的祈祷,充满著思念、温暖与关怀,以这种方式让废弃的材料有了重生的机会,反而显得更有意义。
这次活动结合了手作与依纳爵灵修,杜修士引导学员从动手制作蜡烛的过程中省察自我,体验天主的临在与祝福。课程中不仅介绍蜡烛的基本材料与制作技巧,还结合《圣经》经文与祈祷默想。从“光与暗”、“融化与再塑”、“燃烧与奉献”等象征意义中,去思考以下的问题:
- 我如何成为别人生命中的光?
- 我在何处需要基督照亮我的黑暗?
- 我需要哪些恩宠来让自己的光常燃不熄?
这几个反省题有助于大家重新思索信仰在生活中的实践。
参与者在课后反应热烈,纷纷表示这次讲座带来超出预期的深刻体验。“将手作的行动连结灵修默想很有意义,也提醒我注意到自己也是他人的光源”、“修士的带领把灵修融入课程,也提供了祈祷经文,对我四旬期的灵修非常有帮助”,参与的恩人如此分享。在手作过程中,许多人也感受到来自天主的平安与爱。“在制作的过程中,依序进行,内心充满平安和喜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别人的光,而点燃那光的火,是来自天主的无法测度的爱”、“简单的制作中,却得到更深层的‘光’之含义”。
活动也让参加者认识了不同的蜡材与应用方式,如大豆蜡、蜂蜡、果冻蜡等,拓展了对日常用品的视角。一位学员回馈:“比我想像中多了实务课程,还有修士个人手作与灵修经验的分享,觉得很实用也很有趣,反省题也很帮助我省思光与暗、平衡与更新的关系。”不少人也感受到这堂课正好回应四旬期的主题。“借着手做蜡烛,体验在万物中的主,觉察祂透过不同的人事物和我连结,显示祂的临在与祝福”、“利用燃烧后剩余的蜡烛打破再塑,也让我思考四旬期作为生命再次更新的时间”。
本次讲座的回响,展现出信友对结合艺术与灵修活动的高度渴望与肯定。耶稣会资发室将持续规划类似的信仰生活工作坊或讲座,陪伴信友在日常生活中经验天主、培养感恩与反省的灵修习惯。若您对耶稣会或是依纳爵灵修相关讯息有兴趣,请随时注意耶稣会官网与粉丝专页的相关讯息,欢迎加入我们爵家伙伴的行列!
文/图:耶稣会资源开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