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依纳爵与路德

内在的战争

在这个生命阶段,依纳爵没有参与家族、国家、教廷的事,也不问政治。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战争、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航海家巴斯克人卡诺环绕地球一周凯旋归来、穆斯林洗劫贝尔格莱德和罗德斯这些事情对依纳爵都没有意义,除了它们可能会影响他去耶路撒冷的计划。当代与他无关。

他为完成人生大事而拼搏,且无止境地渴慕那位“绝对的”。新版本圣经、伊拉斯谟和多马斯.摩尔的著作都跟他形同陌路,只要有《耶稣传》和《圣人言行》这两本书的摘录,他就满足了。他与有影响力的人打交道,只是为了取得往圣地的通行证。

路德?

甚至马丁.路德也不在依纳爵的世界中。路德在一五二零年被逐出教会,曾在一五二一年四月召开的沃尔木斯会议露面,然后被困在华尔特堡;与此同时,依纳爵正在罗耀拉堡疗伤,并重新检视他的生活。

由路德翻腾席卷整个欧洲的巨变泛起时,依纳爵正开始他的朝圣之旅。在这位匿名的朝圣者脑海中,从未闪现过要把自己当成路德的对手,或成为整个欧洲反基督新教力量的组织人,或成为革新天主教的游侠这些念头。

当路德嘲笑,认为发宗教圣愿不合人情及违反福音教导时,依纳爵自由地发了贞洁愿。他很简单,他是依纳爵、一个无名的朝圣者,而路德的名字却响遍整个欧洲。

革新教会,抑或革新自己?

路德比依纳爵年长差不多十年,并且在他选择毕生要走的路上走了很远;相反,依纳爵刚起步,穿着麻布衣,一脚穿着凉鞋,一脚光着,缓慢地一路前行。

路德迎头攻击教会,无情地反对教会,与教会决裂 这一切都是以福音的名义而作;依纳爵没有走出去革新教会,他走进自己,寻求革新自我。他是个安静的人,懂得在适当时刻在耳边细说重要话语的大师。

他不判断,甚至可能没有时间去想教会的事。他认识到,一切事能够并且应该是好的,而坏事往往来自我们不当的选择。对依纳爵而言,教会就像瓦遮头,或像母亲温暖的膝盖,或像空气,人呼吸但不会时时刻刻问空气是否受污染。

相似之处

依纳爵与马丁.路德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隐居的英雄,都充满热情,都被强烈的内在经验所引诱和征服。路德在隐修院的塔上潜心修行,依纳爵在茫莱撒的斗室默观祈祷。他们的内心世界,日夜将他们时刻吸引,耗尽他们的精力。

他们的自身经验比任何理论知识都强,从经验中他们陶成各自的信仰。他们都有某种诗样情怀,都能坦诚反对虚伪,都能慷慨付出,毫不计较。

他们各自都有犯罪的经验,及深入肺腑的自我厌恶,但这促使他们更向往期待已久的平安,即由他们的信念结出的神慰硕果。

在依纳爵生命的某个时期,他会非常理解路德所说的:“我反叛的肉身以一种吞噬人的烈火,燃烧着我。我本应是灵性的猎物,却被肉欲、情欲、懒惰、闲散和麻木迟缓所支配”。

撰写路德生平事蹟的一位法国作家说,喜欢独处而孤独的路德最需要的并不是训导,“而是灵修生活,内心的平安,一种能释放他的肯定,及在主内憩息”。这些说话同样可用在依纳爵身上。

信德与功德

依纳爵与马丁.路德都把他们的道变成一种普世教导,因为他们深信,决定性的战争是发生在人的内心,而不是在制度里。而且人的心因着痛苦和渴望,都是相似的。

路德与依纳爵都将那带给他们喜乐的发现广泛传播;路德通过印刷品大声宣扬,依纳爵在静寂的角落与人面对面倾心交谈。两人都坚定不移,非常自信,且具煽动力,各自都投下战书:路德抗衡罗马教廷,依纳爵勇敢地面对宗教裁判所。

两人都是热心的基督徒。路德视基督为给予我们一切的救赎主,依纳爵绝对同意,但他知道基督要求我们的不仅是信德:基督要求我们跟随祂,效法祂,侍奉祂,甚至将我们的意志奉献给祂,即使我们的意志非常薄弱。

假如今天路德和罗耀拉对他们的遗产进行盘点,他们很可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的事业和我的追随者是否都忠于我原本的慷慨大计,忠于我那首次与耶稣基督的真正相遇,那充满幻想和真诚的初恋?”。

 

反省:批评教会或自我革新,你站在哪一方吗?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