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2562765_1280朝圣是最古老的一种宗教行为,大多数宗教都有朝圣的习惯。朝圣者一词源自拉丁文”peregrines”,意为”外国人”、”旅行者”,即是到外地(圣地)旅行的人。事实上,朝圣不仅是个宗教行为,还是个十分人性的行为,是人出发去寻根的表达。今天人们去参观历史遗址或名人故居的作法,就是类似于朝圣的行为。

基督徒所寻的根,是”万有真源”,其寻根的历史极其久远,可以追溯到旧约时代。以前的朝圣者大多是单个徒步出行,或为规正目的,或为净化身心,或为悔改补赎。团体朝圣只是从现代才开始;”朝圣旅游”这种双重行为,亦是现代的产物,并已蔚然成风,似乎有逐渐取代单纯朝圣之势。但这种双重行为是不伦不类的,是信仰被俗化的一种表现。

五月是圣母月,也是朝圣的高峰期。为能够做好朝圣的准备,做到真正的朝圣,并得到朝圣的恩宠,我们需要认真地对朝圣的历史、意义和条件进行下反思。

一、朝圣的历史

基督徒的朝圣是旧约时代之朝圣的延续。在旧约里,我们会发现许多圣地,这些地方都与救恩史有关,它们见证了以色列人寻找天主的经历。事实上,自从人离开伊甸园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了寻找天主的朝圣者。在以色列历史中,最典型的,也是最早的朝圣者,是亚巴郎。”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给你的地方去。”(创12:1)朝圣最重要的意义就涵盖在这句话中,我们在后面还会仔细谈到。亚巴郎所到达的地方是客纳罕的舍根。天主在那里显现给他,亚巴郎为此在那里筑了祭台。天主显现过,并由接受显现者修筑过祭台的地方,从此就成为以色列人和基督徒所认为的圣地。由此我们可想到圣母或耶稣在许多显现中都要求建筑教堂的原因。舍根是圣祖时代最重要的圣地之一。另一个圣地是贝特耳–意为”天主之家”(创28:19),即是天主在梦中显现给雅各伯的地方,后来天主也要求他在那里修筑了一座祭台(创35:1)。

在以民出离埃及之后,西乃山成了天主的圣山。当达味把约柜移到耶路撒冷和撒罗满在那里建筑圣殿后,耶路撒冷便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宗教中心和最重要的圣地。充军回来的以民甚至使耶路撒冷成为唯一的圣地。全体男子要一年三次前往以庆祝三个大节日(出23:14-17;34:18-23)。不过,以色列人的朝圣慢慢地流于形式,以致遭到先知们的谴责。比如耶肋米亚先知就曾说:”你们凡由这些门进来,朝拜上主的犹大人,请听上主的话……改善你们的生活和行为,我就让你们住在这地方;不要信赖虚伪的话说:这是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怎么?你们竟偷盗,凶杀,通奸,发虚誓,向巴耳献香,跟随素不相识的外方神祗,然后来到这座归我名下的殿里,立在我面前说:‘我们有了保障!’好再去行这一切可恶的事?难道这座归我名下的殿宇,在你们眼中竟成了贼窝了吗?”(耶7:2-11)

先知们的宣讲为以色列的朝圣注入了深刻的灵性因素。耶稣也特别注重这个层面,尽管他也遵守犹太的习惯,一年三次上耶路撒冷去(参路2:41;若2:13;7:14;12:12)。他强调要”以心神,以真理来朝拜父”(若4:23)。更重要的是,他预言了圣殿的毁灭(谷13:2),因为作为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作为大司祭和为罪人牺牲的羔羊,他的身体从此就是新的圣殿(若2:19-21;希13:14;默21:22)。门徒们虽然在耶稣升天后依然去耶路撒冷过节(宗20:16),却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把耶路撒冷当作朝拜天主的地方,因为他们明白耶稣的话。而初期教会之所以还保持着朝圣的习俗,是因为信友们想效法耶稣那样不停地出离自我而朝向父的榜样。

 

 

本文转载自天主教在线,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