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中华省两岸四地青年合作者,继2024年首度于澳门聚会后,今年选择香港长州思维静院再度进行第二次培育。这次由耶稣会士和平信徒合作者组成的11人服务团队,筹办从6月9至16日为期八天的深化培育,期间省会长董泽龙神父也前往探视,主礼感恩祭。青年合作者培育除了回应中华省使徒计画深化阶段,也让青年合作者更认识耶稣会的使命、进行方式的特征、以及身为合作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

耶稣会中华省自2022年发布了中华省使徒计画(PAP)后,于2024年举办了第一次的“两岸四地青年合作者培育”,以回应 PAP第三项:与青年及匮乏者同行,并彼此学习。今年适逢 PAP 进入“深化阶段”,由耶稣会士及平信徒合作者组成的11人服务团队,加上25位参与活动的青年合作者,36人再次相聚、再次共议同行,感受深化的使命,也让我们更认识耶稣会的使命、进行方式、以及身为合作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

中华省两岸四地青年合作者再培育:使命、合作、动力、召叫

 

就在我们某次线上 Follow up 会议时,突然有人冒出一句:“各位,我们即将于香港,再次办理实体培育。”当下所有参与者露出了火热的眼神,望向在空中的彼此。就这样,再次催生了2025年两岸四地的青年合作者培育。此次活动选在香港长洲思维静院举行,从6月9日至16日进行为期八天的深化培育。两岸四地伙伴重新相聚,带来了新的面孔、新的动力,我们在共同语言下,一起感受成为“天主的子女”。

在思维静院的首夜,为了更好的预备、更能感受到使命,也为了把此次的行动交托于天主手中,我们安静求恩。那是“一颗火热的心”,“真实”也“慷慨”,而且“成为朋友一起合作”。

台湾青年合作者 Doby
台湾青年合作者 Doby

 

好久不见,伙伴
今年不仅有去年在澳门点燃星火的伙伴,还有新加入的各地合作者。我们重新在思维静院,从“心”去认识彼此、认识天主圣三。

透过第一天晚上的“玛利亚与玛尔大”、第二天“生命的九宫格”等不同的活动中,我们不断重新认识伙伴,也将彼此的名字串在一起成为一则书信、一篇小品、一组对句、一首思赋,甚至是一个完整的,仅有我们名字的句子。

为了让去年参与澳门两岸四地培育的伙伴有所更新、复习,也让这次新加入的伙伴认识过去的培育,我们邀请台湾两位合作者 Doby 与怀美分享“我们是彼此的伙伴”以及“感受在天主内合一”的经验,还有透过分组抢答的方式,重新梳理了2024年的澳门经验,以作为团体正式的开端。

麦智宽神父为学员介绍耶稣会进行方式
麦智宽神父为学员介绍耶稣会进行方式

 

在会士身上看见活出使命的样子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比起了解“天主是爱”,要回答“你知道,你所参与的修会团体,它的使命和进行方式是什么吗?”似乎更难。不仅教友不易回答,我们这些合作者,可能也很难完全理解。

“使命”是一件何其神圣的事?但耶稣会士总以幽默的方式,帮助我们重新了解这样艰深的一个概念。透过四位修士的谈话分享,从“一个字”分享圣召经验、“四个字”分享使命感受,再到最想与合作者分享的“一句话”,我们感受到“爱、情、梦”、“一只脚、服从、我信任你”,最后到“去看看、与耶稣保持连结、不要害怕,勇敢向未知开放”。他们于见证中用自己的生命分享,与天主真实相遇的经验、如何看待自己所服务的使命,以及为平信徒合作者如何更好地感受使命。

麦智宽神父进一步分享“耶稣会的进行方式”,除了从核心身份、内心态度与外在具体表现来看待外,也分享耶稣会第34届大会总结的耶稣会进行方式的八个特质:个人对耶稣基督的深爱、行动中的默观者、教会中的一个使徒性团体、与最有需要者休戚与共、与他人合作、被召唤为知识界服务、被派遣者时常准备好接受新使命、恒常寻求“更”的精神。我们在认识耶稣会进行方式的过程中,也保持着“Magis”(更)的精神。

汤涌神父(左)与苏英麟博士
汤涌神父(左)与苏英麟博士

中华省使徒计画(PAP) 深化阶段与“身份”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耶稣会中华省教育委员会主席,也是 PAP 培育工作小组召集人苏英麟博士,为我们注入了深刻的思考与感受。原来,天主不只尊重我们的自由,还与我们共舞,并给出那一丝微妙的暗示。PAP 初始原则中,耶稣会定义了“同属一省”、“在旅途中”,到了2.0版,深化了“身份”与“天主的临在”。为了使天主的声音在我们与祂相遇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关于“计画”,《玛窦福音》与《路加福音》看似冲突的经文中,启发了依纳爵“计画不是计画使事情如预见到一样发生,而是提供、补充开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深化阶段更重视,使用何种方法来达成,而非达成了哪些成果,因为我们的计画当中,也需保留空间,给天主圣三来引领、作工。

 

台湾 Magis 青年中心主任王世芊
台湾 Magis 青年中心主任王世芊

我们是天主的合作者
认识 PAP 2.0之后,也需更认识我们每一位合作者的身份、位置。在中华省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汤涌神父的介绍下,更细致地了解依纳爵与初期伙伴的情谊、共同分辨、团体与耶稣会近60年来有关合作的讨论与发现,直到2023年获得结论:“我们不‘拥有’合作者,我们是合作者。”

至于合作者的身份,我们邀请台湾 Magis 青年中心主任王世芊、台湾青年关关,以及中国大陆合作者分享自己的经验,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在这些合作的前提下,他们都不约而同感受到“我是被天主所爱的(不用做什么,就被爱着)”、“我的内心有一个渴望”,以及“我感到天主的邀请(或天主给的礼物)”。在不同的生命过程,短则数年,长则二十余年,他们都能感受到投入使命,不是因为个人的能力足够,而是天主来补足、支持着他们。

当天,在理性与认知上接收了这么多的资讯后,也在一个舒服、安静的空间下,让彼此好好整理,进行加深意识的灵修交谈。分享“耶稣如何邀请我,加深我的意识、我的合作、渴望与动力”

上路朝圣
上路朝圣

 

信德,台风中朝圣
活动第五天,我们出门朝圣。这次改变了过往以 PAP 为主题的方式分组,邀请所有合作者,不侷限朝圣主题,而是在过程中好好感受天主与我们、与生态环境、与我的内在一同真实地临在。因为蝴蝶台风的影响,为整个徒步朝圣平添许多变量,我们在一种完全不确定的状况下前进。当日上午我们在感恩祭中看见狂风骤雨,伙伴们带着既忐忑也期待的心情前行。过程中,出现耶稣平息风浪的画面,而我们似乎就像是“小信德的人”。天气一下子就为我们放晴,且各组伙伴的旅途上皆是平安。

这回朝圣,我们去了青衣的圣多默堂感受生态灵修、赤柱的圣雅娜堂、熙笃会的圣母神乐院(隐修院)、尖沙嘴天主教玫瑰堂与慈悲食堂,透过伙伴的心灵与视界,感受到圣神的推动;看似平凡的徒步,却真实感到耶稣与圣母的陪伴;在前往隐修院的路程中,同时看见 PAP 的贫穷者使徒计画与隐修士的祈祷;我们也感受到,信仰不仅是在圣堂之中,而是与人们一同存在于城市的街道,且与环境紧紧相连。这些发现,都不是因为路线特别用心安排,而是彼此在心中留有空间,邀请天主圣神令我们看见、体会,因而在每个人的心中,扎下不一样的根。

补正焕神父以依纳爵灵修的方式带领学员避静
朴正焕神父以依纳爵灵修的方式带领学员避静

避静中与天主一起度假
朝圣后的隔日,我们进入为期两天的个人避静,由朴正焕神父以依纳爵灵修的方式带领。他从“和耶稣一起去度假”开始,强调有品质的休息身心,能更好地与天主建立关系,至“你是我的”、“我们的心不是火热的吗?”、“耶稣叫来,派遣”,到最后“同我劳苦,将要同享光荣”(基督君王的召叫),让我们在两天之中,重新去感受被爱、被派遣、被召叫。

在每一个阶段,朴神父也带着我们以不同的求恩开始,并且更深地意识到自己与天主的连结,或许是现在的生命阶段,也可能是过去的经验,留意自己的身份、该如何信靠天主以及想像著,要是生命中有这么一位君王的出现,我们可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的使命?

避静当中,安排了11位耶稣会士及灵修辅导,总共49场次的个人谈话时间,让合作者彼此感受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在合适的时间与辅导谈话。

夜间思维静院的圣堂
夜间思维静院的圣堂

 

那是一个与天主好好在一起的神圣空间
耶稣会的培育活动,环绕着 Magis 五个很重要的元素:早祷、意识省察、生活体验、感恩祭与 Magis Circle。乍看之下,这样的安排可能让整体活动显得侷促,但同时也借着这样的过程,我们彼此建立更深的语言连结,更能在每一日的清晨、正午至夜幕,更亲近伙伴、更靠近天主。

八天的培育,我们听见了一些令人触动、美好的声音。我们在早祷中感受同为天主的肢体、用身体扫描温柔地意识天主的临在,默观耶稣召叫税吏。在意识省察中,感受被天主所爱、躺在海边于广袤天地中省察、留意到我内心有一个神圣空间,天主在那与我一起。而我们也在每天的体验当中积累感受,在一天的结束前,以 Magis Circle 分享我们所领受的同一个圣神,却奥妙地呈现不同的作工,透过分享,我们更了解生命如何与天主连结,而我们每个人又是如何独一无二地被拣选召叫的。

汤涌神父(左)陪伴青年合作者
汤涌神父(左)陪伴青年合作者

 

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肩负著使命
活动过程中尽管变化很多,但服务团队因着对天主计画的信赖,得以在每个环节中都发现祂的安排。有了思维静院的 Paul 神父支援,我们四个地区的青年学员各有一位神父陪伴,还有四位修士及四位平信徒工作者,整个八天过程中,由台湾 Magis 青年中心工作者林薇担任各项培育的连结,她总是用很轻松、直接与经验性的分享,开启每一个阶段的 input,又在结束时,以耶稣会使命的角度,轻描淡写留下几句话语,帮助伙伴们持续祈祷、思索。

服务团队的合作者与修士们各自带着自己最真实的状态,与大家在一起,而神父们则是令人安心的存在。为神父而言,培育的内容可能是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经验,或者现在部分的服务,但更珍贵的是,与天主一起感受这些美好的发生,透过更多人的生命看见天主的计画。

道别之前,台湾的林薇(前方三位左)、麦智宽神父(中)和学员合影
道别之前,台湾的林薇(前方三位左)、麦智宽神父(中)和学员合影

 

划到深处去,撒你们的网捕鱼吧
最后,我们分成两个大组,最后一次的 Circle。分享培育中与天主相遇的经验、使命的发现,以及我们彼此的祝福。

挥别去年十分令人伤感的道别,这一次,我们到香港大学的利玛窦宿舍共享美好午餐,并认识利玛窦宿舍的过去与现在。在伙伴的共融中,各自以舒服、喜欢的方式道别。无论是哪一种,我们内心的热火,已如同厄马乌的门徒一般火热。那个图像,就如同点点繁星,回到两岸四地之中,持续发光。

在香港,一个步调快速的地方,我们与天主一起待在长洲思维静院,享受八天创造的美好、惊奇的奥妙。

 

文/图:Magis 青年中心提供

中华省两岸四地青年合作者再培育:使命、合作、动力、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