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中华省为悼念同会弟兄教宗方济各的辞世,于2025年4月30日晚间在台北圣家堂为他举行追思弥撒。证道时间,曾与教宗有过几面之缘,甚至近身采访的谢诗祥神父,不只介绍了教宗方济各遗留给世人的风范、为全球和教会带来的重大影响,他也从自己与教宗相处的经验中,体会教宗是个幽默、谦卑且重视祈祷的牧者,并分享教宗简单却也令他无限怀念的点滴。一起来聆听谢神父的证道全文。

过去这十天以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位88岁的耶稣会士身上——我们可敬的教宗方济各 Papa Francesco。2025年4月21日,也就是复活节后罗马时间的星期一早上,当教宗安息主怀的消息一传出来,我跟大家一样,先是感到错愕,然后带着悲喜交集的心情接受了这个事实。

很快地,世界各地的媒体,甚至是自媒体,都大篇幅报导了这位伯多禄继承人的生平事蹟,以及他12年来对天主教会,甚至是普世人类的贡献和影响。其实,从他上任以来,媒体就一直关注他,报导他如何以耶稣会的行事风格,在“忠于传统、勇于创新”的张力当中,做出符合时代讯号的牧灵举措和改革,以同道偕行的方式带领教会走向世界。许多人,包括非天主教的朋友,对于教宗方济各的离去都感到不舍,资深的媒体人甚至还表示,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千年来最伟大的天主教领袖,我们失去的是“世界的良心”。

对教宗方济各而言,这样的形容词和肯定,一点都不夸大。光是上周六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殡葬弥撒,就涌进了25万人(还不包括许多在线上观看直播的教友和非信徒)。在25万人当中,包括了各地重量级的国家领袖。那一刻,大家不分彼此,前来跟这位伟大而亲民的牧者告别和致意。那庄严隆重、平和肃穆的场面,莫不让人感动。

爱主爱人的牧者

虽然我们无法亲临现场,我们今天怀着感谢的心聚在这里,一起来追悼这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回顾教宗方济各12年的牧职生活,他真的活出了今天选读的福音里(路十25-37),耶稣所强调的“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天主,及爱人如己”(路十27)。他鞠躬尽瘁地履行伯多禄继承人的牧职,一直到他生命的末刻。

我相信大家应该有看到教宗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感人画面,在复活节当天,也就是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天,他仍心心念念著天主托付给他的羊群。他不但坐着轮椅在圣伯多禄大殿的中央阳台降福罗马城和全世界,他还坐上了 Papamobile(教宗敞篷座车),绕行伯多禄广场,近距离地问候群众。事后,教宗特别跟他的私人医疗助理说:“谢谢你让我重返广场”,这句话展现出他多么渴望、多么需要回到天主子民中间,为的是把复活主的喜乐带给他们。教宗临走前的这个举动真的让人动容,说明了他是一位喜欢跟羊群在一起、身上带着羊的味道的好牧人,他以具体的行动爱我们“到底”(若十三1)。

天主的本质就是慈悲

在今天选读的福音里,耶稣借由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说明慈悲怜悯的重要性。这也是教宗方济各牧职中一再强调的重点:天主的名字和本质就是慈悲和怜悯,怜悯是天主在我们心中的烙印。他打破了我们对“近人”的看法,他孜孜不倦地邀请我们效法天主的慈悲仁爱,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个人,不应论断他人和建立高墙,而是要跨越种种的藩篱,搭建桥梁,慈悲地彼此对待,也慈悲地对待我们的共同家园。在许多场合里,我们在他身上具体地看到天主慈悲爱人的面容,尤其是他与难民、受刑人、年长者、弱小的孩童、饱受天灾人祸摧残的子民同在的时刻。他遵照耶稣的教导,将慈悲怜悯化为行动,他不时邀请全体天主子民也照样做,“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六 36)。

由于我曾在梵蒂冈广播电台服务,加上我跟教宗都是依纳爵的弟子,都是耶稣会士,所以我真的非常有福气,有过几次跟他私下互动的机会,去年暑假也以华人耶稣会士的身份,跟他面对面地进行了专访。在这里,我想从一位耶稣会弟兄的视角,跟大家分享我所接触到的Jorge Mario Bergoglio SJ(教宗方济各的本名),以及他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教宗面对面 ∣ Face to face with the Holy Father

一、幽默感十足的沟通高手

我们第一次私下的会晤是疫情发生以前,地点在圣玛尔大之家的会客室。教宗一到会客室,除了主动前来跟我和另一位中华省的耶稣会弟兄握手,还轻松幽默地说道:“看来,我们待会儿是要用中文来交谈,对吗?”从这句话就看得出来,教宗方济各是一位幽默感十足的破冰高手,他很懂得跟人沟通互动。后来,我们弟兄三人就在笑声之中开始了一个非常喜乐、没有距离、像弟兄般话家常的40分钟交谈。当时,赖甘霖神父因为摔伤住在颐福园,我就临时起意,鼓起勇气请教宗拍一个短影片鼓励赖神父。他二话不说立刻答应,除了祝福赖神父早日康复,也提醒他不要丢失了幽默感,幽默地看待自己的病情。

去年5月24日,我在宗座大楼教宗的个人图书室采访教宗时,他再一次提到了幽默感的重要性。他说,当生活中遇到一些挑战,当事情看起来行不通时,除了要耐心等待,也要常常以幽默感面对。教宗表示,英国圣人圣多默.摩尔(St. Thomas More)向天主祈求幽默感的祷文对他帮助很大,40多年来,他每天都用这个祷文祈祷,说:“主啊!请赐给我幽默感”。

在访问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问题是:“对于考虑加入耶稣会的青年,您会跟他说什么?”教宗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叫他加入道明会!”他一说完,我们两人就开怀大笑起来。当然,他后来还是正经八百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教宗这个幽默且出人意料的回答,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我听说在波兰的道明会还撷取了这个采访片段,作为圣召推广的影片使用。如果真的有年轻人因为教宗的这一席话加入了道明会,我们除了恭喜道明会,或许也可以跟他们索取介绍费吧!(开玩笑的,我们不是要有幽默感吗?)

laughter

二、待人亲切的谦卑牧者

在第一次私下跟教宗会晤时,我充当身旁弟兄的口译,观察细微的方济各不久就注意到我口干舌燥,于是主动出去请圣玛尔大之家的管家给我们准备水。当水送到会客室后,教宗还亲自为我们倒水,充分地展现了众仆之仆的谦卑姿态。这个没有架子、待人亲切的举动,确实让我感到受宠若惊,至今仍难以忘怀。

同样地,去年跟他进行专访的时候,他再度展现了温和亲切及耐心陪伴的牧者气度和情怀。在等待采访时,我透过瑞士卫兵看到了教宗当天接见宾客的名单,他整个上午的行程是排满的(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真的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每个接见顶多15分钟。坦白说,当我得知觐见教宗的时段只有15分钟的时候,心里难免有点失望。毕竟大老远跑来独家采访,而且我也做足了准备,15分钟真的有点短。可是,当我看到年事已高的他,在采访过程中逐渐分心疲惫,后面还有许多客人在等待,于是我决定问他几个问题就好。没想到,教宗后来先看到了我的需要,他不但跟我说“想问多久就多久”,甚至还一度打断了我的采访,请我暂时停下来,喘口气,喝一口水,之后再继续访谈(他这个举动我们也剪进采访影片里 )。教宗真的很慷慨,那天他一共给了我们25分钟左右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内心还是暖暖的,充满著感恩。

三、重视祈祷的天主忠仆

毫无疑问地,教宗方济各是祈祷的人,是天主的人。第一次跟他会晤,接近尾声时,他主动邀请我和耶稣会的弟兄,在汤汉枢机送给他的佘山圣母像前一起祈祷。他紧握着我们的手,要我们用中文跟他一起为中国的教会和信友的需要诵念一遍《圣母经》。当时有一股很强的暖流在我们之间流窜著,内心很平安,我相信天上的母亲,一定会向她的爱子耶稣为此意向转求,祈求天父的垂允和眷顾。

PapaPedro2

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2020年3月27日新冠疫情升温之际,教宗方济各所举行的那场安抚人心的“特殊祈祷时刻”。当时我在梵蒂冈的播音室做现场直播,看着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圣伯多禄广场,透过明供圣体、讲道和圣体降福,给全球教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带来天主安定的力量,那个空前绝后的祈祷经验,确实安慰和抚平了人们当时恐慌的心灵。

虽然当时教宗独自一人,在圣伯多禄大殿为大家祈祷,可是在他前阵子生病期间,全球的信友同心合意为他祈祷,而上周六的殡葬弥撒,25万名信友挤满了圣伯多禄广场,为他献上祈祷,给他送行,这两个反差极大的画面都让人感受到祈祷的力量。我相信,教宗一定很开心看到大家在祈祷中为他送行。如同耶稣会总会长苏萨神父在为教宗举行的追思弥撒中所说的,教宗方济各从不隐藏自己的脆弱,也不假装坚强。《神操》的第一周不仅使他认清自己是个罪人,向天主忏悔与请求宽恕,也让他经验天主的慈悲。正因这份软弱的意识,他在无数场合中不断重申:“请大家不要忘了为我祈祷。”他这么说,因为他深信彼此代祷的重要,也仰赖天主子民透过祈祷来支持他。

在我心目中,教宗方济各就是一个幽默感十足的沟通高手、待人亲切的谦卑牧者,重视祈祷的天主忠仆。当然,他还有许许多的特质,在这里无法一一尽述。

弟兄姊妹们,教宗方济各已经完成他的牧职,回到天主那里,也安葬在他所喜爱的罗马圣母大殿里,让我们以掌声,喜乐地欢送他荣归天乡吧!

仅以此文献给我挚爱的弟兄,教宗方济各。

谢诗祥神父,2025年4月30日,台北圣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