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已于9月2至13日之间完成他第45次,也是有史以来距离最长的牧灵访问。他所到之处,照例与当地耶稣会士进行私下的会面。这些耶稣会士不只感染了教宗的慈祥和幽默,也深受他的风范及睿智的谈话启发。一起来看看,印尼与东帝汶会士与教宗的相遇。
(刊头照片为教宗与东帝汶耶稣会士的合影)
印尼 9月3-5日
教宗方济各的历史性访问,激发印尼耶稣会士的活力
“太有礼貌、太虔诚,双手像你那样合十的耶稣会士,是没多大用处的。耶稣会士应该做些不同凡响的事;去到边疆。”教宗幽默地回答,年轻的印尼耶稣会读书修士依撒意亚·凯文 (Sch Issac Jacques Cavin SJ) 的提问。
教宗此行到印尼牧灵访问的第二天,9月4日,在印尼教廷大使馆与耶稣会士见面。初次看到教宗的凯文修士,请教宗针对年轻会士,在陪伴被排挤的人方面,给予建议。他原本紧张万分,即使问完问题,身体仍然保持有礼的姿态且双手紧紧交握著,但一听教宗回答,全场会士哄然大笑。

当日与会最年轻的会士艾伯特·拉贾 ( Sch Albert Aryasatya Ray Raja SJ),注意到教宗面对困难的提问,“高明”且“有趣”的回应,这样与教宗相遇经验,加强了他的圣召,因为“透过他给我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活出我的圣召过程,无论轻松或脆弱时,皆有人陪伴。”
印尼是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经常被表彰为跨宗教间,和谐与合作的成功典范,但高涨的不宽容与激进的基本教义主义 (fundamentalism) 显示,它并非毫无挑战。
因此,教宗此次至印尼的牧灵访问,核心焦点在于跨宗教的交谈。9月5日,他在雅加达的独立清真寺(Istiqlal Mosque) 与印尼官方认可的六个宗教领袖会晤,并与独立清真寺的大伊玛目 (Grand Imam) 纳萨鲁丁·乌马尔 (Nasaruddin Umar) ,签署一项〈促进宗教和谐,增进人类的福祉〉(Fostering Religious Harmony for the Sake of Humanity) 的联合宣言,提醒冲突中的“去人性化”与环境的议题――强调宗教团体的道德责任。

会议后,教宗方济各和纳萨鲁丁·乌马尔大伊玛目一起穿过,连接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独立清真寺,和雅加达圣母升天主教座堂的“友爱隧道”(Tunnel of Friendship)。“这个再清楚不过的记号,让这两处伟大的敬礼场所,不再只是面对面,而是彼此连接。”教宗在他发表的谈说中提到。
“事实上,这个通道允许相遇、对话,以及‘发现及分享’一起居住、交流及见面的‘奥秘’,真正的可能性。”
负责印尼移工与人口贩卖受害者使徒工作的耶稣会士,依纳爵·伊斯马托诺 (Ignatius Ismartono) 神父,也从网络直播观看这场宗教领袖的会晤,亲眼见证了在多元分歧中,人类的友爱及合一,他不禁为之动容。
伊斯马托诺神父观察说:“教宗凸显了在文化和宗教间对话的重要,这鼓舞了我们去搭桥梁而不是筑墙。”

耶稣会亚太区联会与伊斯兰对话的协调人克雷格·苏托莫神父 (Fr. Greg Soetomo SJ) 强调,教宗的教导,如何呼应了印尼建国五项原则 (Pancasila) 背后的国家哲理,尤其是在促进合一、社会正义,以及宗教包容方面。
在印尼耶稣会难民服务处工作的达姆·费布里安托神父 (Fr. Dam Febrianto SJ)则是反思教宗对于边缘族群的倡议。他说:“从处理移民及难民的困境,再到因应全球的不平等与环境变迁,教宗的态度、观念和行动,深刻启发我。为了更美好的世界,我希望他传递的讯息能够被社会大众拥护支持。”
东帝汶 9月5-7日
不要拒绝人们,他们是最珍贵的资产

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2002年才建国,此外,65%的国民,年龄在30岁以下。然而,耶稣会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教历史,今年正好达125周年。
同样是耶稣会士的教宗方济各,于此重大时刻到访,无异是提供一个机会,反思耶稣会士在东帝汶建国历程的付出,尤其是在教育、社会服务和牧灵工作的领域上。

在教宗与东帝汶耶稣会士私下的会面时间里,他被问到,基于教会今日面临的全球挑战,耶稣会士在其东帝汶的使徒性使命中,应该优先考虑哪些关键的领域?圣父敦促他们“远离教会的意识形态”,并贴近人民。他说:“这是我留给你们的考验:不要拒绝人们,他们是最珍贵的资产。”
由于东帝汶96%的人口为天主教徒,加上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低于30岁,这种人口结构的现况,也决定了耶稣会士在东帝汶的许多工作,主要在牧灵事工方面,以及在教育机构,例如圣依纳爵·罗耀拉中学 (Colégio de Santo Inácio de Loiola) 和培育师资的圣若望·布理道学院 (São João de Brito)。
教宗警告耶稣会士,对抗教权主义 (clericalism) 这种“破坏教会的文化”所带来的危险。他请求耶稣会会士,不管是在大学、堂区或社会服务单位,都要作人民真正的牧者。

圣依纳爵·罗耀拉中学的校长,卡利斯托‧塞科神父 (Fr Calisto Seco SJ) 回顾方济各教宗在对东帝汶政府当局、公民团体,以民主联盟人士发表谈话时,曾鼓励他们投资教育。“投资家庭内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投资以儿童与青年为中心,提升他们尊严的教育。”教宗说。
在社会正义方面,教宗反思耶稣会在陪伴贫穷与边缘人的使命时说:“社会正义必须考虑三种语言:智能的语言、心灵的语言,以及双手的语言。抽离现实的知识分子为社会正义努力是徒劳的;光有心却缺乏思维能力也没用;双手的语言少了心灵与思想,同样派不上用场。”
方济各教宗提醒耶稣会士,在他们的生命终结时,不会因为多频繁地出席会议或多遵守教会规范而被审判。相反地,审判是依据他们对于,在他们中间最弱小者,所付出的慈悲与爱的行动。
“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吗?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吗?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吗?”教宗引用《玛窦福音》(25:35-40) 中基督的话语反问。

对于圣依纳爵·罗耀拉中学的校长塞科神父而言,与教宗见面,给了在陪伴东帝汶年轻人的使命上,要保持坚定的耶稣会士,迫切需要的神慰。塞科神父说,教宗在东帝汶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来访。东帝汶的教会和政府都遭逢许多挑战,正需要一个领导的典范。
身为一个依纳爵式的教育者,塞科神父从教宗的话语中找到启发,特别是教宗提醒会士们,永远要把耶稣放在他们的使命中心。这个提醒,经由教育工作,给予他“服务基督全新的精神”。
文:耶稣会中华省通传中心编译
文/图来源:耶稣会亚太区联会
相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