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神学相遇计画 (APTEP)是专为培育中的耶稣会会士及神学学生设计的活动,目的在于透过生活、行动、灵修和神学方面的交流,促进对伊斯兰的了解,还有与穆斯林团体的互动。今年举办的地点在印尼,从6月4日到24日,分别在雅加达、沙拉迪加和日惹进行。耶稣会中华省阮廷明治修士,也出席了此次的宗教交谈,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于雅加达的体验。
今年夏天,我有机会参加亚太神学相遇计画(Asia Pacific Theology Encounter Program, APTEP)。这个计画专为在培育中的耶稣会士和神学学生设计,旨在透过生活、行动、灵修和神学交流,促进对伊斯兰教的了解和与穆斯林社群的互动。
耶稣会亚太区联会与“在亚洲穆斯林中的耶稣会士”网络 (Jesuits Among Muslims in Asia, JAMIA Network) 及罗耀拉神学院 (Loyola School of Theology) 合作,共同筹划了这个计画。今年,计画由亚太区联会的辅佐克雷格.苏托莫神父 (Fr Greg Soetomo SJ) 和基督教伊斯兰学者雷纳托·奥利韦罗斯博士 (Renato Oliveros) 一同指导21名参与者。他们分别来自巴西、布隆迪、安哥拉、印尼、菲律宾、越南、缅甸和新加坡。
今年的亚太神学相遇计画举办日期为2024年6月4日至24日,地点在印尼的雅加达 (Jakarta)、沙拉迪加 (Salatiga) 和日惹 (Yogyakarta) 三座城市。
在前往印尼参加这项计划以前,所有的学员透过阅读休.戈达德 (Hugh Goddard) 的两本著作《基督徒与穆斯林:从双重标准到相互理解》(Christians and Muslims: From Double Standards to Mutual Understanding) 和《基督教与穆斯林关系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Muslim Relations),一同探索伊斯兰与基督教之间的动态关系。之后,我们将线上分享的见解带到雅加达的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 (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in Jakarta),借由和尊敬的穆斯林学者的对话及讲座中,使它们得到了淬炼。

在此,我想透过时间、空间和三个和谐相遇的经验,同大家分享这次的体验。
时间:第一周
第一周,我们进行了大量阅读、与大学生见面和接触,并与穆斯林学者讨论。
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十分支持有兴趣学习伊斯兰的外国人。该大学约有400名学生,设有教育、政治科学、经济学和伊斯兰研究等四个学院。在我们与硕士和博士级学者的互动中,揭示了很多主流媒体中,甚少展露的伊斯兰的一面。
我们在第一周的旅程中分享了许多事物,在通往了解印尼穆斯林之路上,感谢天主给我一段有趣的旅程,让我度过很有意义的一周。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与穆斯林的相遇既丰富又精彩,从他们的慷慨友好,到他们对天主教徒的开放,再到我们之间的兄弟对话,这些经历都彻底改变了我对穆斯林的看法。之所以改变,是来自不同层面的相遇,例如午餐时的对话、日常小聚的闲谈、周末或夜晚的外出活动,以及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
空间:为何是印尼?
这个国家有个有趣的现象,她既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却有着许多天主教的圣召,印尼的许多修会一直在向世界各地派遣传教士。因此,我很好奇这两个宗教如何和谐共存。在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星期中,我在许多不同的地方体验到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看到两个宗教组织者之间许多兄弟姐妹的言行举止,例如微笑、拥抱、欢乐的面孔、问候的话语和兄弟姐妹之间有说有笑。我也在大学的餐厅中体验到这种友谊,在餐厅中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中有许多人很欢迎我们,并慷慨与我们分享,包括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所大学就读。
有一天午餐时,我遇到一名阿富汗的学生,她分享了她在自己国家的情况、在这里学习的经验,以及她对未来的看法。她告诉我,她还在尼泊尔学习时,也有一位越南朋友。后来,我们更发现我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她说阿富汗和越南这两个国家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也提到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都感同身受。
相遇一:宗教节日的和谐
印尼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如果不是参加亚太神学相遇计画,我根本就不会了解到这些讯息。在课程中,我们邀请到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硕士课程主任泽曾·扎纳尔·穆塔钦 (Zezen Zaenal Mutaqin, S.J.D) 法学博士,来分享印尼穆斯林的和谐。
在讲座结束时,我问他印尼如何在种族、文化和语言多样性中保持和谐。穆塔钦博士来自一个拥有1340个族群的国家,他分享了自己与儿子间的一段对话:
有一次,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他们在3月11日到12日有假期。他骄傲地回答他的儿子,这是源于峇里岛有一小群人是印度教 (占印尼人口的1.7%),这是他们的节日。他们的政府对这一千个岛国中的每一个宗教,都是平等对待。由于他对国家抱有尊重的态度,他同时也把这份尊重的价值观,传承给他的儿子。
这之外,我也有机会听到来自其他不同国家的穆斯林,谈论他们自己的国家与印尼穆斯林的比较。他们有着相同的体验,都是认为印尼珍惜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和谐。
阿富汗和尼泊尔的朋友告诉我们,在这里,他们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并感受到穆斯林对于女性发展权利的真正教导。这让我想起在香港与穆斯林会面的情景,一位任职于湾仔爱群清真寺 (Masjid Ammar) 和林士德伊斯兰中心 (Osman Ramju Sadick Centre) 的穆斯林女性说,她在家庭和社区中有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她很乐意兼顾并履行这些角色。
相遇二:两个重要的机构在雅加达相会
我的第三个体验是在雅加达大教堂前的伊斯蒂克拉尔清真寺(Istiqlal),苏托莫神父的一些穆斯林朋友,向我们介绍了清真寺的生活和信仰。其中一位朋友分享了,穆斯林如何从阿拉那里获得宽恕,这就是穆斯林深刻强调阿拉的两个名字,“至仁至慈”(Ar-Rahman)、“至慈至悲”(Ar-Rahim)的原因,我对他们的信仰深表欣赏。我明白了为什么这里的穆斯林,是如此的温和及善良。
我还看到穆斯林在清真寺内的归属感非常强烈。我参观清真寺的时间虽不到一小时,但已感受到与他们在一起时的共鸣。他们把清真寺当作自己的家,他们每个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家一样。许多人来祈祷,有些人与家人一起来,让孩子们一起玩耍,还有些人来休息。
相遇三:使用资讯科技进行对话
事实上,我发现要记住许多穆斯林术语和名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印尼学习时,这一困难更为明显,因为有许多术语都被翻译或转换成印尼的官方语言,Bahasa。然而,我发现通过手机上的翻译应用程式,却促成了一种对话的方式,这一点实在很有趣。经由那些应用程式的协助,我们能够更容易了解到当地穆斯林的意思,且能真切地连结、并深化彼此间的关系。这种经验,跟我在台湾与香港很相似。
他们也让我试着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当他们从我这里听到他们的语言和信仰表达时,我看到他们充满喜悦的眼神。从互相理解开始,我们深入探讨宗教交谈 的几个面向。我们发现这两个宗教之间有许多重叠或共同点。
第一周,我在学习、认识和体验印尼国际伊斯兰大学与伊斯蒂克拉清真寺的多元文化之际,就感到宾至如归。工作人员、教授和学生的微笑及热情款待,使我们有了归属感。这些兄弟般的态度和行为,在我们之间打开了相互认识的空间。我更多的是感受到,我们这两个宗教间的联系被拉得更近了,而非被分裂。我们彼此间以真诚的心尊重对方,兄弟姐妹的相遇相惜,引领我们建立起情谊。
一星期的时间过得很快,对我来说,完全来不及与更多的国际学生交流。然而,我们保留了这些情感和渴望,带着它们前往我们的下一站沙拉迪加。
文:耶稣会会士 阮廷明治修士
图:阮廷明治修士、耶稣会亚太区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