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办,北京中国学中心、台北利氏学社、澳门利氏学社,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合办,于 2024 年 6 月 21至22 日举行为期两天的“整体生态学与永续发展 ”会议,圆满结束。

这次的会议以学术理论为起点,对比各地生态关怀实践,表达永续发展的整体性。议题分为气候公义与人权、经济发展新范式、两岸四地实践、宗教与永续发展四个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及五大宗教的学者,参与了相关议题的研究和讨论。

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暨北京中国学中心董事长董泽龙神父致词
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暨北京中国学中心董事长董泽龙神父致词

 

会议中提到几个要点:

1. 极端天气愈演愈烈,人为的生态危机已不容忽视

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的通谕《愿袮受赞颂》中,提出了“整体生态学”的愿景,指出人与自然互相连系和相互依存,穷人的呼喊与地球的呼喊密不可分,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也必须作出改变。

社会还需要一种基于人的尊严的新发展模式,以促进人民的福祉。通谕还指出,宗教和灵修传统,应在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整体生态学是由环境、社会和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组成的愿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 林荣钧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 林荣钧博士

 

 

3. 2019 年的全球生态足迹赤字为每人 1.1 全球公顷

这意味着,除了地球目前的生态承载能力所能提供的资源外,平均每个人还需要 1.1 公顷、具有“当年全球平均生态生产力”的土地,来提供他所消耗的资源:这相当于 1.7 公顷土地。这也相当于 1.7 个地球,才能满足全人类目前的生活和消费需求。

如果全世界都以香港人的方式生活,则需要 4.4 个地球才能养活他们。香港的人均生态足迹,目前在亚太区排名第三,在全球排名第十四。

 

4. 天主教会的基本观点:万物皆有真善美

人应尊重一切被造物的真善美,以免滥用;适度知足;提倡斋戒和安息日精神;爱护万物;维护家庭和婚姻的价值。

 

整体生态学会议

 

 

5. 生活在“人类世 ”(新的地质时代,Anthropocene)之中,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正席卷全球

为应对当前的环境挑战,各种社区,或以地区为基础、自下而上的社会生态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态社区中的“新村民”通过生态农业、食品和农业教育、自然建筑和身心修养等方式,实践可持续的整体生活,成为当代先知。

 

6. 在宗教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天主教的生态皈依、基督教的灵修、道教的共生、伊斯兰教的天地平衡、两界兼顾、佛教的依苦无常、人间界空等都是整体生态观的思想。

因此,在自然生态这一方面,它不仅依托了宗教历来具有的传统价值,而且综合了当代的生态思想,使宗教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各自一贯的思想观念中,都没有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香港整体生态学会议

这五大宗教,虽然在对外部环境和自然的认识上,有着各自的思想特点,但他们认为,在曾经或未来的宗教思想和宗教价值观的发展中,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各大宗教在保护环境、促进世界整体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次会议,是中华省两岸四地的研究机构首次合办研讨会,聚合华语区各地生态和宗教学者,共同在理论和实践探索永续发展,实属难得。希望这新生共同体,能继续推动中华省关怀爱惜共同家园。

文/图: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 林荣钧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