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依纳爵的自传中,纪录了他曾在某天晚上,以“捍卫者”的姿态行动,他没有对横遭暴力的两位妇女转面不顾,反而打破沉默、保护受害者。这项义举正好挡下对她们的进一步伤害。耶稣会近年致力于建立保护文化,在庆祝国际妇女节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圣依纳爵的这段经历,也阅读一份在2023年10月2日国际非暴力日的反省文件。

在罗耀拉的圣依纳爵《自述小传》中,第四章第38节记载了他在1523年从巴塞隆纳来到加艾大 (Gaeta),路上遇见同样在乞讨的一对母女。深夜时分,在栖身的屋子内,依纳爵听见从那对母女休息的地方传来大声喊叫。他于是起身查看,见到母女二人在院子里哭泣,“泪流满面,控诉有人要施以强暴”。罗耀拉的依纳爵并没有置之不理,“他非常忿怒,开始大喊说:‘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吗?’”依纳爵的这个举动,吓跑了那个登徒子。

圣依纳爵《自述小传》内的这段经历,特别切合我们当今在10月2日庆祝国际非暴力日,以及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圣依纳爵在那天晚上以“捍卫者”的姿态行动,他没有对那两位妇女遭受的暴力攻击转面不顾,反而打破沉默以保护受害者。这项义举无疑挡下了对她们的进一步伤害。

科学文献上显示,这种类型的“捍卫者”对于消弭各种暴力行为至关重要。研究指出:
1. 侵犯行为 (abuse) 遍及普世,任何状况下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有其社会根源 (social roots)―― 耶稣会普世性使徒优先的第二项(在修和及正义的使命中,与穷人、被世界遗弃者、其尊严受侵犯者同行,UAP2)中也提到这点。
2. 无论施暴者是谁,要解决侵犯行为,需要同侪与团体内众人采取该有的立场 (positioning)。

让整个团体参与并定位成捍卫者的策略,是教育计画共有的三个因素之一。而国际上已有目共睹,这些计画可促成消弭伤害儿童的暴力,并创造一种保护的文化。发表于欧盟委员会的报告〈促进学生福祉:零暴力教育环境〉,所列出的十三项成功有效的计画、行动方案以及分析,皆指向它们全是透过整个团体的参与,以及有利于防止暴力的良好人际关系。

如果受害者孤立无援,那么侵犯行为将永无休止之日。若是罗耀拉依纳爵在那天晚上,对另一个房间里发生的事无动于衷,那么,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然而,若是受害者不是孤单一人,而是在他们的团体和机构里,形成一个勇敢团结的网络,那他们就有更多机会站出来。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从受害者变为胜利的幸存者。为了使这个理想成真,不只需要保护诸如霸凌、侵犯等各种类型暴力的受害者,同样也要保护那些保护受害者的人。机构若能在自身规定与政策上,不只建置支持受害者的机制,同时也能保护和支持那些勇敢打破沉默的人,并将其落实于日常的互动之中,才更能促成消弭暴力。就像欧盟委员会报告所指出的,迈向消弭暴力的努力,必须包括具体的行动,以预防和消除对保护受害者的人士的暴力行为 (孤立暴力)。

耶稣会致力于消弭侵犯行为的全球策略――促进保护文化的一致性计画(Promoting a Consistent Culture of Protection Project PCPP) ,与这些科学证据相符,它一开始便是以团体为基础,现今在全球采取,于训练和培训中加强这个幅度的措施 。透过耶稣会在世界的每个会省、会区和网络所制定出的政策、规定和训练,PCCP 努力发展一种良好的人类关系新文化,让我们能更贴近梦想中没有暴力的世界,为此我们携手努力,一起纪念国际非暴力日与国际妇女节。

文:普拉札博士 (Sandra Racionero-Plaza, PhD)
Google 学术上弱势保护领域最多引用学者排名第四位
促进保护文化的一致性计画 (PCCP) 助理协调人

文章来源:耶稣会社会正义与生态秘书处 (SJES)

图: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