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除夕当天安息主怀的徐可之神父,生前有近30年的时间担任耶稣会会士的初学导师,当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待在静山。他也是许多教友和修女们的灵修导师。耶稣会将他的殡葬弥撒安排于静山举行,包括十位神长、多位修女修士在内,约一百多人前来陪伴徐神父,走完他人世的最后一程。

初春,彰化静山的风时而轻柔、时而飒爽,仔细听,枝叶婆娑的沙沙声中,还伴着啁啾鸟鸣。天气从一早的阴凉,随着阳光露脸逐渐升温,到了中午甚至热得让人直想躲至阴凉处。

2024年2月24日,在耶稣会会士徐可之神父的殡葬礼仪上,所有与会者,应该也经历了如春天般细微又变化多端的心情。正午前,包括年高90仍前来扶灵的谷寒松神父在内、一百多位神长、修士修女与教友们,随着徐可之神父白色的灵柩,鱼贯走向静山墓园。在蓝色无云的天空下,吟咏圣歌、缓缓上坡,陪伴徐可之神父走完人世92年的最后一程。

前往墓园

静山,是徐可之神父生前待过最久的地方。在他从47岁到74岁、将近30年担任耶稣会会中华省初学导师的光阴中,有18年是在静山,另10年则在菲律宾马尼拉。即使卸下初学导师的职务,他仍有另10年的时间,往来静山与大陆之间,从事牧灵工作,直到85岁健康欠佳,才离开静山搬入颐福园。

殡葬弥撒于上午十点半开始,由耶稣会静山灵修中心主任李骅神父主礼,詹德隆神父与新竹教区荣休主教刘丹桂襄礼,还有7位耶稣会神父共祭。李骅神父于1992年入耶稣会,到当时彰化静山初学院接受培育时,正是由徐可之神父迎接他、担任他的初学导师。32年后在同一地点,换成由他送走自己的老师,无怪乎在证道的尾声,他几度哽咽无语。

从左至右分别为陈廷叔神父、李骅神父、徐可之神父、张春申神父、黄国振神父、朱恩榕神父、陆达诚神父
从左至右分别为陈廷叔神父、李骅神父、徐可之神父、张春申神父、黄振国神父、朱恩荣神父、陆达诚神父于静山合影

 

李骅神父于弥撒证道时特别提及,徐可之神父在担任耶稣会初学导师的期间,经历各个省会长,始终都没办法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来替代,徐可之神父“以渊博的灵修学、心理学,以及对人性深刻的理解,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和修道者,帮助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耶稣,越来越热烈地爱慕耶稣,以及越来越勤谨地跟随耶稣”。

徐可之神父不仅是关注生命的导师,更像是一位慈父,温柔地接纳每一位到他面前的人。李骅神父忆及,与徐可之神父交谈,总是令人充满慰藉,感到放松且重新得力,从不会被责备,或感到不安与窘迫。从徐可之神父身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天父对我们温暖的爱。

另一方面,徐神父十分恭敬圣母玛利亚,不只敦促著基督徒或是修道者,尽早把自己的小手交到圣母手中,让妈妈的大手牵着我们到耶稣的面前。“因为圣母生命的典范,帮助我们放下自己的坚持,在面对不懂的情况,总是信任天主,跟着天主的安排。”李骅神父说,徐神父总是带着弟子热心地以玫瑰经祈祷,徐神父自己更是“早也唸晚也唸,等待谈话时唸,谈完话之后也继续唸玫瑰经,为刚才的谈话者祈祷。”

徐可之神父于静山二楼圣堂
徐可之神父于静山二楼圣堂

谦逊的徐神父,虽贵为依纳爵灵修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却鲜为人知,他自己从不挂在嘴上。李骅神父是因到国外进修,看到参考文献上有老师“Aloysius Hsu”的名字,那才发现徐神父的博士论文经常被引用。

徐神父与人谈话时,也甚少谈依纳爵说什么、神操说什么,但他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分享,却有很深的依纳爵灵修在其中。李骅神父的观察,也呼应了徐可之神父在2015年、晋铎50周年之际,于通传中心专访他的影片上所说的:“基督带来的信仰不是一个美好的理论或背诵的经文,而是要人脚踏实地去生活。”

李骅神父的证道,围绕着恩师徐可之神父的一句名言,“今生不二属,白首共此心”。证道即将结束之际,李神父又补充了一个可能连大部分耶稣会会士都不知道的小故事。差不多1950年代之初,徐可之神父19岁、还是望会生时,上海情势日渐紧张,当时掌管耶稣会远东区的蒲敏道神父决定,凡已晋铎的会士留下、未晋铎的修士们取道澳门,转至马尼拉。因为是望会生,尚未正式入会,徐可之神父,因此不在撤退的名单上。

徐神父著作

及至修士们开始启程撤往澳门后约两天,赫然发现徐神父牵着一条狗走在队伍之中,问他原因,他回答因为修士忘了把家中的狗带上,所以他把狗带来了。徐神父为自己找个理由和机会,可以留在耶稣会、继续跟随耶稣。

告别礼后,会场播放一段,徐可之神父在2022年入会70周年金庆的纪念影片,他被问及感想后,开心地唱了一首法文歌曲,歌词的意义是:“我的母亲耶稣会,在妳的怀里,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你的生活多么幸福。”他说,他在耶稣会70年,真的生活得幸福。

启灵前,詹德隆神父致词说,在徐神父刚卸任初学导师之职不久,当时是省会长的詹神父又派遣他回到菲律宾,担任从内地到马尼拉接受卒试 (第三年)培育的会士们导师。当时年高已74岁的徐神父仍二话不说又回到了马尼拉,待了9个月,那才真正卸下培育导师的责任。詹神父说,在场的每一位都有与徐神父之间往来的故事,每个故事集结起来,就是救恩的故事。

整个殡葬礼仪结束后,众人在静山的餐厅用餐,室外春光明媚,室内气氛暖烘烘的,曾经因为一眼失明而自我调侃“一目了然”的徐神父,也许在静山的上空,跟天父一起并肩坐着,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一切微笑。

徐神父入土为安

文/图:耶稣会通讯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