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韩国,目前担任澳门利玛窦中学校牧助理的朴正焕神父,曾在台湾待过18年,他是亲眼见证耶稣会近十年青年工作转变的一部“活历史”。改组、与平信徒合作、新中心落成、成立南部办公室,每个转捩点他几乎都在。他娓娓道来 Magis 青年中心的发展过程,包括他的感想与期待,还有在这过程,天主施展于他身上的奇妙计画。

被邀请写些有关 Magis 青年中心的10周年发展过程, 我一口答应了,因为我觉得青年中心的历史轨迹值得回顾, 以这样的方式庆祝10周年,很有意义。

我不只是为了这一次而回顾中心的过去,我经常在想起中心的发展过程时, 感受到天主的临在和祂的带领,我因此感谢天主,并谢谢于此期间投入台湾青年工作和中心青年工作的同事们,以及共同经历这一切的青年们。

现今在台湾天主教青年工作的领域, Magis 青年中心占了一席之地,这样的评价并不夸张。 这些发展当然来自天主的启发加上人的配合。

我在2010年6月成为神父之后, 第一个使命就是耶稣会中华省台湾地区的青年工作,同年8月就开始负责耶稣会青年使徒工作小组。不过,当时耶稣会的青年工作规模很小, 耕莘文教院3楼小小的一间办公室里,两张办公的桌子,给秘书庄俐圣小姐和我用,还有一张圆桌和几张椅子,用来接待年轻人,可以说是小而美的青年工作单位。

工作项目不算很多,一年举办一、两次的 “与主相遇祈祷营”、陪伴大专同学会的聚会、帮忙中华省的各种活动、编辑目前已停刊的《 侠客行 》、支援教区和其他修会的青年活动,例如大专同学会的“陶成营”等。过往大致是这样,我自己也觉得这样就够了,或者说青年工作就是如此而已。

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负责青年工作的耶稣会会士皆是短期工作,不到几年就更换,因为年轻会士的培育还没完成,需要出国读书等等因素。

youthcommitte
朴神父 (右二) 与时任耶稣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伙伴们

2013年时,我要离开耶稣会青年使徒工作小组 (当时的名称)去日本进修, 但当时要从耶稣会其他的神父或修士当中,找到可以接任青年工作的人选,相当不容易。 在如此的情况下,时任中华会省省会长的李骅神父, 下了一个很果敢的决定, 就是邀请平信徒来负责耶稣会中华省的青年工作。

我自己虽然有点担心,但支持省会长如此的决定。我也听到耶稣会士担心的声音,还是觉得值得尝试。 记得我在辅仁大学宗辅室里,面试了两位平信徒, 就是现任中心的主任王世芊女士,还有现在在宜兰学校工作的廖光宇先生。他们两位都是基督生活团的团员,因此很熟悉依纳爵灵修。我对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很好, 有经验又有想法。 我请到他们之后,慢慢离开青年小组的工作、去日本读书,也不再管青年工作了。

在日本读书的期间 (2013-2017),我每年回来一次更新居留证时,发现青年工作小组的名称改为“Magis 青年中心”,而且在中心工作的同事越来越多, 办公室也增加了几间,规模越来越大。起初我没有很深入地跟他们交流, 我没想到后来会继续做青年工作, 我以为我唸完书会做本堂的工作。

到了2016年,我开始跟当时的省会长李骅神父谈,完成学业后要做的使命工作,我们大概达成共识,我要做古亭耶稣圣心堂的副本堂,我自己也满期待的。 但天主的计画很奇妙, 我在日本上智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专心写论文而没有选课, 我以为已经修完了学校要求的学分,后来才发现算错学分, 必须延长一个学期。

天主透过我个人的错而改变我未来的方向。在那6个月的期间,当时 Magis 青年中心的神师是谢诗祥神父,他即将被派去罗马梵蒂冈电台中文部服务, 我的工作于是改为接他的位子。就这样,我再次开始从事青年工作, 天主太奇妙了。

回到台湾,我又回到了青年工作的岗位,不过状况已经不同。 Magis 青年中心不再是以前的耶稣会青年工作小组, 有6位员工,新的青年中心场地正在装修。 2017年12月8日,位于耕莘文教院3楼、新的 Magis 青年中心正式启用了。 有了比较完善的场地、经验丰富又有想法的员工, 青年工作的规模就大为不同。

朴神父和青年参与净滩活动
朴神父和青年参与净滩活动

 

2013年到2017年的期间,有过墨朗神父和谢诗祥神父的陪伴, 但如此规模的发展和成长,主要归功于王世芊女士和廖光宇先生的带领,和其他同事们的努力和付出。

我自己刚回到台湾,需要适应的时间,一来是工作环境跟之前不同,再者与同事建立关系也需要时间, 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天主要我做什么? 当时我没有很清楚, 因此我选择安静不多话地参与青年中心所做的工作,慢慢了解青年中心的工作和每个人的特质等。

就这样过了半年, 我心中逐渐有了一些想法, 及至经过一年左右的观察和参与,我比较确定的是:
1. 我们的同事在办活动和做事方面相当出色, 第一线工作由他们来做更好。他们懂台湾社会、台湾的年轻人,有台湾的人脉等。
2. 他们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我们服务的品质,他们越懂依纳爵灵修的话, 我们服务的品质越好。
3. 我们青年中心的团队需要滋养。

因此, 我自己心中决定了我的定位。我基本上不做第一线的工作, 那由我们的同事来负责,而我会陪伴并支持我们的团队。我自己能够做的是加强同事们的依纳爵灵修, 其他部分他们比我强得多。 我会注重团队的培育和团队感,因此决定每个月一次的下午, 上午开会之后一起共融,吃饭、看电影、 看展览等。还有,强力推动每年做5天以上的依纳爵式避静,若有机会,就邀请外面人士来培育团队等。 虽然我已经离开青年中心, 至今我仍觉得当时下了很正确的决定。

王漪老师带领福音剧灵修
中心邀请王漪老师 (右三) 带领福音剧灵修

 

我希望我们中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专业的领域、 独特的专长,来回应年轻人的需要。这样的方向,虽然在后来,稍显同事之间缺乏彼此合作的弱点,但对于每个人自由发展自己的专长会有所帮助。

在这里特别想提青年中心的一项工作,就是从耶稣会亚太区联会开始推动的 “爵醒行动”培训课程,就是为期一年,简单易懂、依纳爵灵修的简要青年版。但要求相当高,每个月有一次一整天的课程、 每天的省察和灵修日记、每个月一次的小组聚会和灵修交谈等。我原本以为,这些要求对时下年轻人颇不容易,可能没人感兴趣,结果出乎意料,每一期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报名。由此可知,年轻人也很渴望接受比较有系统、又有深度的灵修培育。

我陪伴多次的爵醒行动,在课程完成之后, 我会和同事们一起反省然后调整课程。经过这样的课程,每个人亲身经历了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成长。爵醒行动即使行之有年, 仍持续进化。

2021年有了新的拓展。有一次我在河滨公园散步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想法: 是否要在南部设立 Magis 青年中心的南部据点?南部的青年人一直希望耶稣会可以跨足南部,请求耶稣会派遣会士到南部帮忙青年们。我把这样的声音放在心中许久, 可惜力不从心。但如果有机会派人去南部展开南部的据点,将可回应南部青年的需要。其实,在北部的青年中心,我觉得到了某个阶段、 在有限的服务对象之下, 已有相当规模的青年中心需要一些突破。

我和王世芊主任商量之后,取得其他同事的同意, 决定派林薇去台南开发 Magis 南部办公室。一直到现在,南部办公室仍在稳定发展中。

因为朴神父的聆听和灵感,林薇 (著红色帽T者) 到南部开拓耶稣会的青年工作
南部爵醒行动。因为朴神父的聆听和灵感,林薇 (著红色帽T者) 到南部开拓耶稣会的青年工作

 

2021年,也是我离开台湾回到韩国,准备去爱尔兰做第三年的时候,但我在韩国时身体出了问题,因此申请安息年而留在韩国一年半的时间。 安息年结束之际,我透过与省会长董泽龙神父的交谈而接受新的派遣,这样的派遣与我原本的想法不同,我没想过离开台湾。

我原本想的是离开台北到南部重新开始青年工作,既然南部青年的需要如此强烈,我想要回应他们的需要。但省会长的想法不一样, 因为他要考虑整个中华省的需要而想要派我去澳门。奇妙的是,我一听到省会长的邀请,即使与我原本的计画截然不同, 但我很欣然接受了。 当然不是我不喜欢台湾和那里的同事和朋友,而是感觉到天主的邀请,要我去澳门,把台湾的经验和收到的爱跟澳门的人分享。

我在韩国入耶稣会并接受5年的培育,但在台湾生活了18年,我的培育几乎都在台湾。在这过程当中的成长, 如果说我身上有什么技能和可欣赏的地方, 应该都与台湾的人事物有关。 我跟台湾的同事和朋友们道别时,也分享这种心情。我去澳门不是离开你们,而是把在台湾的经验和爱带去澳门。现在我人在澳门,但并不觉得我离开台湾,而是觉得我们活跃的范围变大了。

我衷心感谢天主、感谢青年中心的同事们,与他们的共事和相处当中,我被爱得很够。我很相信,中心的同事们、服务的青年们,也会感受到这一点吧。 我觉得青年中心已经来到另一个阶段, 也看到青年中心要调整的地方, 希望借着青年中心10周年的庆祝,一方面好好欣赏走过的风景,一方面也要果敢地反省、调整而奔向未来,好能跟青年们共创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一直觉得,2013年李骅神父所做的决定,就是邀请王世芊女士和廖光宇先生来负责耶稣会中华省青年工作的创举,真是神来一笔。不然,我能想像的还是一位耶稣会士和一位秘书,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埋头苦干的画面, 哈哈哈! 加油! 我爱你们!

文:朴正焕神父 现为澳门利玛窦中学校牧助理

图:Magis 青年中心

【Magis青年中心十周年】用青春陪伴:老青年的心里话
【Magis青年中心十周年】十大“爵”醒回顾 (上篇)
【Magis青年中心十周年】十大“爵”醒回顾 (下篇)

朴神父在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