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向来是最能引起话题、维系人与人情感的媒介之一。辅大耶稣会使命室的食享冰箱,提供许多原本彼此陌生的人,一起取食、共融的机会,不仅让天主所赐的日用粮不至浪费,也让人与人间,产生归属和美味的连结。
辅仁大学树德楼一楼的长廊,随着每日晴雨光影的变换,经常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然而廊上不变的光景,却是平日午后总会渐渐排起的长长人龙。
他们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原来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都是“辅大食享冰箱”的开放时间,而地点正是在树德楼一楼的LW110耶稣会使命室。辅大食享冰箱的主要服务是接收并重新分装从食物银行配送来的许多即期食品与物资,以及抢救校内活动、会议后剩余的完好便当。任何来到辅大的人,无论是教职员、学生甚至是我们的好厝边,只要是前来排队的人,都有机会能免费领取到自己想要的续食,甚至是一些日用品。
自从两年前2021年,由辅大社科院、兴毅基金会,以及辅大耶稣会使命室共同合作的辅大食享冰箱成立之后,随着在校内及社群媒体上的不断宣传,渐渐就在辅大人中打响了知名度。不仅有越来越多人知道且认同环保惜食的概念,当中甚至有许多人愿意起身而行,一起来为环境保护与珍惜资源的活动,善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辅大食享冰箱,除了是一个提供即期食品的平台,更是努力在实践教会与学校的价值观。透过食享冰箱,每一位领取物资的人,不仅是在拯救这些即期食品,为环保尽一份心力、减少生产者的报废成本,同时也能节省部分个人餐费的开销,达到环保与经济上的双赢。期待这些无数累积的小小善意,能渐渐改变人们对资源的价值与认知,更加意识到且珍惜,上主所赐的日用粮。
此外,在这些包装妥善、整洁摆放的一排排物资背后,尚有一群人的热心响应与耐心付出:他们就是辅大耶稣会使命室的JMOSA (Jesuit Mission Office Student Association,耶稣会使命室学生事务发展委员会) 志工队。早在食享冰箱甫成立时,就一直有学生纷至沓来、愿意加入JMOSA志工队这个本就传承悠久的大家庭,既渴望能为旁人的生活付出更多,也期待自己的生活能有不一样的意义与光彩。

在食享冰箱的实务运作上,志工队的学生们对于使命室来说,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伙伴。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约一点到一点半之间,只要听到办公室外面传来大卡车卸货的声音,就知道该是我们起身动工的时候了!眼看载货的司机大哥,将一箱一箱又一箱的物资不断从后车厢卸下来,就让人不禁感叹:“这成山成海的物资,若非有许多得力助手,光靠使命室的单薄人力怎么可能负荷得来呢?”有趣的是,在这当中有些经验老到的志工学生,常会面不改色、老神在在地说:“没事啦!我们以前有接过更多的(物资)。”而这样的淡定自如,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也是一种安定的力量。
当一箱箱物资被悉数倾倒在已事先清消完毕的大桌上之后,志工们消毒好双手、戴上口罩后,就开始自动自发地分工。今天谁负责检查日期跟撕标签?谁负责将物资分类?谁负责切面包?又是谁负责将面包重新分装打包?令人感动的是,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从未见过有人相互推诿、或打酱油般故意只拣轻松的工作来做。相反地,我们总是会看见志工前辈耐心地向新生解释各项工作要领,或甚至当天明明没有填班表的、只是因为刚好也在办公室休息的其他志工,也常常会一起加入服务的行列。食享冰箱的物资总是被迅速又干净地妥善处理,正是因这一大群热心又高效的志工学生们才能办到。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随着物资的处理、分装告一段落,我们会将当天辛苦的劳动成果,拍照上传到脸书与IG上,并向追踪我们社群媒体的粉丝们公告今天的发放时间。当食享冰箱开放后,负责导引领取动线的志工们,会各自站定位、亲切地接待人群,而其他志工们就会继续窝回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在办公室一角的沙发区边聊天放松,也随时注意现场还有没有临时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之前吃过这个面包觉得很好吃!相信我,你一定要试试看!”
“哇塞!居然有整只烤鸡!我晚上要带去社团跟大家一起吃。”
“优酪乳好大罐喔,我们拿回去寝室分掉好不好?”
当镜头从志工身上重新切回前来领取的人潮,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与反应,我们其实就能体会到,食享冰箱在这些日子以来,已经渗入大家的生活。无论是想节省餐费也好、或想体验一些自己平常较没机会购买的食品,甚至会因为领取到的物资,而偶然能跟身边的人多了一些“美味的连结”。

我们认为,“食享冰箱”的“享”,除了“饱享”美味食物的意思以外,在当中其实也体现出了一种“分享”、“共享”的美好精神。我们首先因着天主的恩宠,而享用了这个环境所出产的美善。其次因着友爱近人,我们愿意将这些美善的资源与旁人一同分享。最后,因着效法天主对整个受造界的自我开放与关爱,我们从此也会培养出共享共融的精神:我不再只是自己、也不再只有我自己。在我内还有别人,还有这整个世界。而这样的精神,更是JMOSA志工队的同学在服务食享冰箱时,会亲身经历并体验到的。
“为什么会想要来服务食享冰箱呢?”每当有新血想要加入志工队这个大家庭,我们总会如此询问。事实上这并不是考试,所谓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相信从每个学生口中说出的,都是他们对自己与生活独一无二的渴望,是他们从自己出发、前往近人与社会的起点。或许是渴望从服务当中能获得成长与成就感,又或许是渴望从团体合作的过程中能在大学生活里找到一份归属。而对某些已有不少服务经验的志工来说,他们的内心甚至可能早就已经得到更多,只是尚未宣之于口。
最后,无论是办公室内勤奋工作的身影,或者办公室外引颈翘首的期待;我们知道并相信:每一个人在这里,在食享冰箱,一定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位置,也会有独属于他与食享冰箱最特别的回忆。
文/图: 邵怡瑾 耶稣会使命特色发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