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台湾的新事社会服务中心与新竹社会服务中心,是耶稣会中华省三个秉持“服务信仰、促进正义”使命的社会服务机构。三个团体在Covid-19疫情解封后,第一次能实体聚会共融,反省与分享彼此的经验,也探索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
来自耶稣会中华省三个社会服务机构共12位伙伴,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澳门耶稣会院进行一年一度的共融活动。台湾的代表,包括领队徐森义神父在内,共有6人。
这是Covid-19疫情之后,澳门的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台湾的新事社会服务中心与新竹社会服务中心,首度的三合一实体聚会。有别于以往多半在台湾举行,这次改由澳门的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心主任傅南渡神父,也是澳门耶稣会会院的院长。
这三个社会服务中心虽位处于不同地点,服务内涵及对象有若干差异,团队成员也有不同信仰、专业及文化背景,但都是促进修和及公义使命的伙伴,透过直接服务或间接的倡议行动,为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边缘人提供服务、争取权益,以回应其最基本、最实质,甚至是最深层的需要。
今年共融活动的主题为“一个使命‧三个团体‧多元经验”。为了回应耶稣会四个普世性使徒优先 (UAPs) 及耶稣会中华省五个使徒优先计画 (PAPs),三个团体一起回顾中华省在社会使徒工作上的经验,并分享各中心目前的工作挑战,同时也聆听时代的讯号与实际需要。
每位参加的伙伴先从“我”的视角谈起,分享个人与社会服务中心的连结、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学习。每个人看到自己面对的挑战,也在天主的带领中,将挑战化为能量。
接着是了解各中心不同的使命及发展现况。台湾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的钟佳伶主任分享,新事一直以来都是服务职场上的弱势劳工,劳工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协助一位劳工就是帮助整个家庭”。新事的吉祥物是蜜蜂,希望能将社会资源带给缺乏的服务对象,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促进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
接着是新事中心的李正新督导分享,他在服务外籍渔工时,从异乡人的工作与生活中,看到了人性尊严。他从倡议外籍渔工的劳权,渐渐地将身为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角色、责任,透过不同的方式给予帮助。除了让外籍渔工面对工作的适应之外,也唤起他们自己在人生中各种角色的扮演,使得离乡背井的他们,因着愿意且想望,而与家人的距离更为拉近。
利玛窦社服中心的傅南渡神父及同仁则谈到,创办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的耶稣会陆毅神父,在1950年代为了协助当时逃至澳门的难民,率先打开耶稣会家门,提供他们栖身之所,同时也提供面对生活压力的贫困家庭子女,学费及医疗费等。到了1987年,陆毅神父74 岁那年,他遇见受痲疯病影响的人,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网络,让人们学习减少歧视,透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将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做到可能。直到现在,利玛窦社服中心依旧秉持着陆神父的精神,持续服务社会,包含内地的服务与国际上的合作。
新竹社服中心的杨银美执行长则分享,“新竹社会服务中心”是在1967年由来自美国的耶稣会会士杜华神父创办,当时是为了因应新竹地区民众的需求而开办。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它不断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社区需求,调整服务型态与方向,是一个结合社会工作、长期照顾,以及社会教育的综合型专业服务机构。不过,为了加快回应高龄少子化与家庭结构多元化的社会趋势,新竹社服中心于2020年11月转型成立“财团法人新竹市杜华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以崭新的组织型态,提供服务对象更优质且及时的帮助。不过,目前部分长照业务尚未转至基金会运作,尚处于新竹社服中心及杜华神父社福基金会之双轨运作的过渡阶段。
这三个团体的社会服务工作,持续地实践修和与公义的使命,与穷人、被世界遗弃者、以及尊严受侵犯者同行。透过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企图促进社会寻求公义。在另一方面,伙伴相互提醒,我们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灵。
在青年工作方面,我们发现得花心力去陪伴及相互了解,多一点时间去聆听,练习用青年的眼光去看见与理解,才能共创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谈到“照顾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发现在合作时,可先思考彼此所谓的“家园”是否一样,之后调整见解的差异,才能进入到合作。而合作的方式不一定是针对服务对象而合作,也可以是各单位伙伴之间,交流分享不同的服务经验与感受,彼此切磋成长,这也是另一种合作方式。
三个团体虽分处不同地方,但积极寻求远距合作的可能性。新事、新竹两个社服中心的工作主任互为彼此的管理委员会委员,在行政管理及人力培育的经验上互通及学习。工作主任也依各自专业投入耶稣会的跨域合作 (例如修和及生态工作小组、长者照顾委员会)。此外,这次的澳门共融之旅,由利玛窦社服中心主办,也是合作的形式之一。台湾的伙伴能进一步与澳门(含内地) 的工作团队面对面交谈分享,借此更清楚每个单位工作处境,并给予回馈,让彼此更有力量往同一使命“服务信仰、促进正义”方向前行。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此次共融活动,让三个团体透过多元经验的交流,从当中找出合作的可能性。用说及听来进行初期的合作,从各自单位的服务中听见、看见共通性,并尝试将共通的资源或是需求予以有效的整合。让社会服务不再是只有“我”,而是能够在我中看见“我们”,将我们连结在一起。
我们也希望未来在时间及经费的允许下,可以邀请更多团队伙伴 (不限主管) 实地参访以及参与共融,以深化伙伴之间的合作意愿,同时促使现有的服务事工更深化、更有创意,共同实践耶稣会在修和及正义的使命。
文/图: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新竹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