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指的是某国境内有一块属于他国的土地,或者某国被包围在他国境内的属地。在2023年8月17日印尼国庆日当天,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以印尼当年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鼓励在台湾的印尼渔工,勇于为自己的处境和权益发声,让他们在台湾,也能有一方精神的净土、自由的飞地。
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8月17日,脱离外邦统治、宣布独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印尼人民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历经好几年的抗战努力,最终因着团结走向胜利。今年 2023年,已是印尼宣布独立后的第78年,而在台湾累积至今年,来台工作的印尼籍移工已超过26万人,分别从事看护工、厂工和渔工,尤其印尼渔工,是台湾海洋捕捞业的主要人力来源国,占所有外籍渔工总人数的八成以上。
印尼独立纪念日当天,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外籍渔工行动服务队,依旧到港边关心、宣导、培力外籍渔工。在这特别的一天,港边的外籍渔工见到新事社工时,打招呼不再说哈囉,而是改用握拳举手高喊 merdeka (独立的意思),来表示欢庆母国印尼的国庆日。他们知道今天是伟大的一天,虽然人在异乡,内心却一同欢庆。
新事社工与渔工们在港边就独立日的话题聊了起来,希望渔工们因着母国独立纪念日而感到高兴与骄傲,因为这一天是印尼人们得到民主自由的开始。渔工们表示,自由很可贵,以前的人们为了自由民主而不惜牺牲自己,希望人民不要再受到欺压,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且有尊严。
有位渔工向社工描述自由的感觉,就像渔船出港后航行在海上、迎向大海,那样广阔的自在感,虽然这样的感觉短暂,却能忘却压力,因为海的那端,就是思念的家乡。
借由这样的话题,社工顺便提醒渔工们,要懂得争取、捍卫自己的自由,就如同他们生活在母国一样的自由。目前工作上虽然无法自由转换,必须有条件的限定才可,但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在母国一样,按自己的需求而自由转换工作。生活上也能够不再受到无形的限制、能够在台湾自由自在的生活,完成工作后可以回到陆地上好好休息,过著有尊严的人样生活。
由于目前外籍渔工的工作及生活,其生态极不友善,面对一些不自由的约束,渔工们可以学习前人因为渴望自由民主,所付出的行动精神,为自己发声争取权益,表达出对自由的渴望与期待。这同时,社工也让渔工们了解,真正自由的本质是自律,它的背后有着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无止尽的随心所欲。
台湾政府面对外籍移工的态度,也开始渐渐解开无形的束缚,虽然许多的政策规定,让移工依然在工作生活上,受困于不自由的枷锁中,不过,愿意改变就是好的开始。台湾政府尝试透过不同的管道与方式来了解移工的生态,并从中厘清移工的需求与困境,透过法规的保障与规范,让移工能够更贴近自主与自由。
因此,社工鼓励渔工们应勇于表达,透过正常的管道及方式来发声,让台湾政府听见、看见真正的需求,以争取自己的权益与自由,让母国独立日的自由民主,透过内在精神延续到台湾来,成为自由的飞地。
社工与渔工们谈话后,渔工们希望透过在异地一起高举印尼国旗,表达在异乡同庆独立纪念日,希望台湾的自由民主,也能让外籍移工共享共荣。
撰文:李正新 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社工督导
图: 耶稣会新事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