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会祖依纳爵,虽是五百多年前的人物,但他教导的分辨之道却能贯穿古今,即使运用到我们今日的生活,一点也不过时,还很接地气。五个世纪以前的一对夫妻,在失去心爱的儿子之后,俩人为了将来无人可继承的财产怎么处理,争执不下。似曾相识的问题,看看依纳爵怎么当公亲为他们调解。
圣依纳爵写过很多信,我偶然读到他的《书信选集》,得知他用很务实的方式,将灵修应用至生活层面。最近我读到一封信,有对富裕的夫妻,请求依纳爵帮他们决定怎么处理财产,他们的儿子,且是唯一的继承人死了1。那位丈夫想要卖掉财产,妻子则想在他俩都过世后,再把财产捐给值得尊敬的机构。我不禁想像这对夫妻曾经历了严重的冲突,两个都想要依纳爵站在自己那边。
依纳爵采取第三种方式,或许一点都不令人意外,他引导他们如何做分辨。这里摘录他回复的重点:
我要说两件事。首先,无论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在不犯罪的情况下,他或她皆可实现自己的意向。再来,这个丈夫的计画似乎更有灵性,尤其他若是能力好且习惯从事比财产更美好的事情,或是他如果为了灵魂的益处和服侍上主,想要在他死后或者有生之年时,交出自己拥有的一切的话。2
我承认第一次读到时,我认为依纳爵选边站,但再读第二次,我确信依纳爵的目的其实是要调和两人的观点。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作丈夫的想卖掉财产的最初用意。他是计画卖掉后把赚来的钱存下来留给自己花用,或者想要捐出去?即使依纳爵不清楚他的用意,仍然诉诸这位丈夫本性中最好的那部分,甚至可能为了鼓励他,称赞了他的计画是两者中较好的那个。依纳爵把他写得好像自始至终都不是为了图自己的好处,而是希望用这笔钱为他人谋求福利。
经过这一番建议,依纳爵至少完成两件事情。第一,他实践他的原则,就是在别人说话时,永远要假设他们是出于最好的意向(编按:善意的解释)。其次,他协助让这对已婚伴侣各自的渴望能够一致,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的目标是分享所拥有的或舍弃物质主义,那无论要怎么大方使用他们的财富都无妨。稍微换个说法就是,依纳爵鼓励他们当个「为别人而生活的男人和女人”。
依纳爵也清楚知悉,无论他俩选择什么,都不涉及罪。他大概也在提醒那对夫妻,切勿陷入一种互动状态,认为其中一人的答案才好,另一人的不好,相反地要赞许两人行为的背后,皆是立意良善。
在这封信的尾声,依纳爵安慰这对失去儿子的夫妻并向他们保证,无论他们想进行什么样的慈善计画,都会有值得托付财产的「继承人”。他的语调温和,鼓励这对夫妻“做出相称于属灵人士的选择”。也就是说,依纳爵说出这对夫妻可能真正争执的核心:在经历很煎熬的失落,打乱他们的生活之后,厘清该如何继续前行。他鼓励他们一同发现全新的传家宝,从中找到不同的意义,以寻求继续前进的路径。
虽说这对夫妻的情况,无法分毫不差地应用至现今每个读者身上,但依纳爵关于分辨的智慧言语,却依旧中肯适宜:
- 从我们心神中慷慨大方的面向做选择。我们死后无法保留我们的物质财产,但我们的遗风却可经由慷慨的行动不断延续。
- 跟其他人一起做分辨时务必记得,并没有一条总是「正确”的道路,但往往有很多可继续前进的路径。对共同分辨者保持宽宏开放的态度。
- 分辨的过程若有冲突,我们必需意识到在更深层推动的渴望与动力。这不只涉及即将做的决定;或许还关乎怎么满足人们更深层的需求。那些需求也要注意,因为天主要透过它们来施展运作。
1 1554年9月22日依纳爵致Fillipo Leerno的信函
2 《依纳爵.罗耀拉:书信及指南》Palmer SJ & Padberg SJ 编译,圣路易斯:耶稣会史料学社,2006,516页
图片来源:canv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