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香港九龙华仁书院举办的“依纳爵灵修国际研讨会”虽然已经落幕,主讲者们精辟的洞见却在与会者心中留下了许多值得一再反刍和回味的空间。我们特别邀请耶稣会中华省几位受培育的修士分享他们的心得,听听他们参与这次研讨会后对于修会的“传家宝”(依纳爵灵修)及相关主题的反思…
香港思维静院依纳爵灵修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于 2023年7月初旬合办的“依纳爵灵修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主题是:“从交谈到转化的依纳爵灵修路向”。近四百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基督宗派的姊妹弟兄在三天的研讨会中透过聆听、分享、交谈、祈祷和共融,加深了对依纳爵灵修的认识,也拓展了彼此的视野。
六位来自不同会省、对依纳爵灵修有所专研的耶稣会神父,就个人、社会和教会团体三大幅度探讨“交谈与皈依”对当今时代的意义;他们演讲的主题分别是:“皈依的旅程:依纳爵个人的皈依启迪”、“运用想像力让上主改变我们:依纳爵式的默观与神操”、“为了普世的生命:在万事万物中劳苦工作的天主”、“履行正义、爱好慈善、虚心往来:身处世界的默观者”、“团体皈依的召叫:肩负普世使命的教会”,以及“叙事作为转化之道:对依纳爵传统的反思”。
甫被教宗方济各任命为枢机的香港教区周守仁主教也出席了研讨会,并在大会的最后一天与其中两位主讲者跟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和对谈。三天的研讨会在周主教主礼的感恩祭中划上完美的句点。

另外,耶稣会中华省不少的受培育修士也出席了这次的研讨会,并在其中的几个环节给予协助,诸如:带领团体省察、负责感恩祭礼仪和工作坊的安排等。我们特别邀请当中的几位修士,与我们分享参与研讨会的心得与感想。
Samuel Gan 修士:
本次依纳爵灵修研讨会带给我一些洞见和灵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对 “conversion” (皈依)的理解。在大师们的演讲和讨论中,”conversion” 一词被反复提到。对于这样的灵修词汇,我觉得用母语解释会更加深刻。所以,每当听到这个词,我就在内心把它翻译成“皈依”加以体会和消化。“皈依”两个字,从字面上看,“皈”是归向,“依”是依靠或依托。因此,这个词在依纳爵灵修的背景下可以理解为“让生命归向天主,并依靠祂。”
对我个人而言,皈依意味着生命中心的改变。在寻找和跟随天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的生命仍然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无意识地,我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人生观来看这个世界的人和物。然而,当我用耶稣的价值观处事待人时,我内心是喜乐和圆满的。这些皈依的经验不断地对我发出邀请,让天主来到我生命的中心,并用祂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物。
Pius Wei 修士:
“交谈、相遇、同行、皈依”,这些词汇很好地描述了我参加研讨会的经验。与会第一天,我就深受触动和惊喜。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四百位与会者不远千里来参加这次研讨会。更为可贵的是,有许多新教的弟兄姐妹也积极参与,并慷慨分享他们的经验,让我备受感动。此外,在休息时段我有幸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交谈,倾听彼此的经验,感受到一种开放和对话的氛围。
对我而言,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意识到皈依是完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一部分,而是我的整体”。皈依意味着我将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向天主开放,允许祂在我身上完成祂的旨意和计划,包括我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模式,甚至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我明白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也认识到,我不是独自一人,而是与团体、与教会一同走在皈依的道路上。

Stanislaus Liu 修士:
“皈依”是这三天大会的主题。当我想到皈依的时候,总是认为我需要做得更好,我需要让自己改变才是真正的皈依。然而通过这三天的课程和工作坊,帮助我对皈依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一)皈依是与天主建立一份新(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皈依是发掘自己生命中的恩宠与美好,而不是盯着自己的罪和软弱;
(三)个人的真正的皈依是以天主的眼光看待和应对世界和教会。
最后,若望神父(Fr John Dardis, SJ)的一句话非常触动我:“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何处时,我们就是走在正确的路上!”
Mark Wu 修士:
这短短的三天,感受颇深。虽然第一次来香港,但是感觉一点不像是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是见到许多同会的弟兄,很是喜悦。这给我一种归属感和兄弟情,有种到哪都是家的心情,我想这也是天主给的恩宠。同时依纳爵灵修帮助我走出自己的世界,如同我们的行事风格一般,耶稣会士要放眼全球,“在万世万物中发现天主”(对依纳爵灵修做出总结的一句话)。
通过这几天的服务与参与,我留意到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感恩。尤其是看到这么多非天主教徒也来参与这几天的活动,一幅“同道偕行”的画面浮现在面前。我们彼此分享聆听,迈向同道偕行的教会,这也是依纳爵灵修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天主真的临在其中且在工作。最后使我内心感到神慰和坚定的,是留意到天主越来越成为我生命的中心,这也是依纳爵灵修帮助我改变的一个内在标记。

Peter Fan 修士:
参加这次研讨会,给我带来很多的触动和感动。Fr. John Dardis SJ 在讲到灵修交谈时表示,“对话和做规划”可以从个人经验展开,从发现天主目前完成和正在做的工作来开始。我们的皈依经验同样不是从零开始,而且是建立在天主的行动之上。在依纳爵灵修的脉络里,个人、团体和教会等不同层面的皈依就会充满著希望。
与此同时,第一次参与省内实体的活动,与同会弟兄和使命伙伴一起合作也让我感到很深的亲切感和同行的力量。
Gio Wang 修士:
我特别感恩有机会参加这次研讨会。通过聆听来自各地的依纳爵灵修专家们的讲解和认识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我领受了两个特别的恩宠。这两个恩宠分别是:更深地认识依纳爵灵修和中华省。聆听专家们精彩的讲解,让我深刻体验到依纳爵灵修的丰富。我渴望自己能够花时间去复习和回顾自己在研讨会上听到的,让自己在依纳爵灵修内不断地成长,真正活出“爵氏灵修”的精神。作为一个在菲律宾受培育的中华省读书修士,这次来到香港,我接触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华省会士。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分享,我更深地认识了中华省和不同地区的会士,特别是香港地区的会士们。

Francis Xin 修士:
我非常感恩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的依纳爵灵修研讨会。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刻地体验到依纳爵灵修对我个人生命成长的帮助。借着依纳爵灵修,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天主的恩宠在我生命中的工作。我也深刻认识到我生命的皈依完全是来自天主的一份恩赐。正是通过这份恩赐,我才能够经验到天主对我无条件的爱情,从而有力量和勇气成为耶稣基督的伙伴,去活出天主所创造的真实的自己,并和祂一同在世界中辛勤劳碌地从事天父的工作。
这次依纳爵灵修研讨会也让我在基督内体验到共融和喜乐。我特别开心第一次面对面地见到很多中华省内的弟兄们和合作伙伴们,也很感恩能够和菲律宾的弟兄姐妹们相隔一个月后在香港再次团聚。同时,我也很开心认识很多基督新教的兄弟姐妹们。
Gabriel Liu 修士:
这次研讨会的主讲者都是依纳爵灵修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依纳爵灵修中启发给我们的个人和团体皈依之路。为我而言,这种呈现方式,本身就显示了依纳爵灵修魅力的深邃及广度。这次研讨会让我体验到依纳爵灵修的特殊“魅力”。然而,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魅力的,却是研讨会的参与者们。让我很惊讶的是,这次研讨会的与会者有很多是来自其它基督徒团体的弟兄姐妹。尽管我早就知道不少非天主教的基督徒对依纳爵灵修有兴趣,可这一次看到这么多人——有的甚至坐飞机从其它国家过来参加这次研讨会,我真实地感受到他/她们对依纳爵灵修的喜爱和热情;同时也为他/她们的热情所感动。
会议期间,我有机会和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浸信会姐妹聊天,聆听她的分享。她的开放态度引导她找寻天主教灵修传统中的宝藏。依纳爵灵修中散发出的开放、包容、对个人宗教经验的尊重、以使命为优先、团体分辨等“魅力”吸引了她。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修会“传家宝”的魅力。同时,也让我反省自己是否“习以为常”或把这灵修宝藏视为理所当然,而未加以更深的学习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