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欧洲区联会(JCEP)负责灵修服务的代表们近期在罗马召开会议,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挑战,同时探讨后现代时期“世俗化”对信仰和灵修上的影响。虽然在欧洲出现了“自助餐式的宗教”以及“无教堂的灵修”现象,人们却渴望借由神操做心灵的重整。
2023年1月23至26日,“耶稣会欧洲区联会”(JCEP)灵修代表会议(Meeting of the Spirituality Delegates )首次于耶稣会罗马总会长办公室举行。在此聚会中,与会代表相互了解并认识彼此在灵修服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对的挑战。
与会者在交流中发现彼此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次的会议也充当了分享资源、经验和良好实践的论坛。与此同时,大家也看到各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省对灵修代表角色的定位也各有独特之处,这使各省对整体的贡献更加丰富。
代表们有机会和总会长开会,他回答了问题,还特别提到四个“普世性使徒优先”中的第一个,就是借着“神操”和“分辨”指示迈向上主的道路。“普世性使徒优先”没有等级次序,但是我们可以理解第一个是其他三个优先的根据和基础。
欧洲耶稣会面对的挑战之一是“新圣召”的出现。总会长说,我们需要更勤于祈祷,我们不能忘记“圣召”来自天主。
会议的跨领域主题之一是“世俗化的挑战”。何塞.托伦蒂诺.门东萨枢机(José Tolentino Mendonça)和信仰服务处秘书长詹姆斯.汉维神父(James Hanvey SJ)就此发表了讲话。“世俗化”是挑战,也是机遇。“世俗化”和“多重世俗化”的现实是动态的。如果说“现代”的世俗化是与信仰的进步、科学和科技的理念相关,并试图取代“救赎性”的宗教叙述(这是启蒙运动的“世俗化”),那么在“后现代”更有一种按情况而定的“世俗化”,它不要求宗教消失,但却寻求其文化上的重构,及其在公共和私人生活中的角色。欧洲许多人都表现出对灵性和属灵生活的倾向,但他们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甚至没有寻找它。他们追寻自己喜欢的信仰和实践方式。一些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自助餐式的宗教”(cafeteria religion)或“无教堂的灵修”(church-free spirituality)。一种安静的虚无主义(quiet nihilism)也从中浮现。
在这种易于皈依、且独特的世俗化背景下,耶稣会发现在欧洲很多人来到耶稣会的灵修中心、避静院和堂区。很多人想做“神操”,不但是天主教徒,也有其他信仰的人士,甚至不属于任何教派的人。许多男女都处于危机之中(不仅是平信徒,还有神父、修士、修女)。我们所讲的不单是信仰危机,而且还有内心和情绪上的危机。人们特别渴望借着耶稣会提供的依纳爵神恩和灵修来整理内心,由耶稣会会士和为此受训的平信徒给予灵修辅导和陪伴。
撰文:Bruno Pazzi,耶稣会罗马总院“信仰服务处”秘书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