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对于“诚实地祈祷”能感到更安然自在 ,我们或许就会更加深祈祷。对真实状况感到不安往往导致我们逃避祈祷。本文作者邀请我们诚实地检视自己的情绪、思想和假设,并将所觉察到的一切带入祈祷。
诚实地面对情绪。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我们会祈祷吗?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认为,愤怒不是一种可被接受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先克服愤怒(或恐惧或其他的“坏”情绪),然后才敢接近天主。然而,天主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会需要它们。让我们想想《圣咏》。每种情绪都出现其中:喜悦,感恩,希望,渴望,愤怒,报复,怨恨,自怜,和嫉妒。我们可以效法圣咏作者,把每种情绪都带进祈祷中,好能在自己的经验里得到帮助。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思想。接着才是“我真正的想法”。也许我对天主说,我想成为医治这世界的一份子。但也许我真正的想法是,很多人身陷困境是他们自己搞砸的–他们该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真的认为慈悲应该用在“真正的”受害者身上,也就是那些没有做错事,没有做坏决定的人身上。因此,如果我对天主诚实的话,我的祈祷会是“我并不是真正地赞同去帮助某些人。请提醒我,他们也是祢所钟爱的,我没有资格判断他们。我愿意在世间更活出祢的慈悲–但是我目前还做不到”。
诚实地看待自己的假设。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还是认定坚决的自力自强自是一种美德。只要我够努力,我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我的目标。我们也有一个迷思,认为基督徒应该总是感到美好,有著称心如意的一天。如果这样的话,感觉很糟,挣扎,失败就代表天主不与我同在,或不同意我所做的。简言之,我们拒绝相信天主的子民也会受苦—忽略了在漫漫历史中无论是古代以色列民族或古今圣人的生命中,都不乏天主虔诚子民的苦难。所以,在我们受苦,挣扎,失败时,我们可能觉得天主没有信守祂的承诺。我们就不再祈祷,因为我们生天主的气,对事情的发展感到怨恨。
对自我的觉察诚实。片刻的反省对于诚实地祈祷大有助益。我的脑袋里萦绕着计画,忧虑,希望和责任。我试着静下心来祈祷,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让这些忙乱的思绪从脑中浮现,用祈祷的态度审视著自己。如果我对自己所察觉到的坦然诚实,我的祈祷听起来可能会是这样:
“天父,我今天觉得好需要关爱。我要坐在这里(或蜷卧在床上)让祢的爱拥抱我一会儿。”
“主,在走过这一切时,我需要一个朋友陪我好好地谈一谈。帮助我在未来的一两天能和(某个名字)联系。我知道祢不希望我一个人单独面对。”
“耶稣,让我们谈谈今天让我开心的事。这会给我鼓励。”
如果祈祷变得困难时,检视你的情绪、思想和假设。然后最重要的是,使这自我觉察的评估成为祈祷。
作者:Vinita Hampton Wright;文章出处:IgnatianSpirituality.com
图像来源:Rodolfo C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