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内观禅修”是一个用禅修操练来帮助日本人了解依纳爵灵修的途径,这个操练不仅要意识到内心和思绪,还要意识到身体和五官的感受。

作者:Toshihiro Yanagida, SJ – 柳田敏洋神父–耶稣会日本省 东京 清流灵修中心 主任

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中,我们耶稣会士负有一个使命,就是借由神操和分辨来展现出一条走向天主的道路;这是我们四项普世性使徒优先的第一项。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人们不仅是执著于世俗物质至上的观念,而且无法摆脱自我中心的思想。不过,我们需要在教会本地化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来引入这个依纳爵的灵修传统。内观禅修2

多年来,身为一名从事灵修指导的耶稣会士,我一直在带领做依纳爵神操的8天避静与30天的避静,主要是培育耶稣会初学,另外也包括来自许多不同修会的初学及修女。依纳爵神操旨在将避静者从紊乱的执著中释放出来,并引导他或她以超然的心态过一个合乎上主旨意的的生活。然而从指导日本人做神操的经验里,我逐渐意识到一件事:对日本人而言,透过传统的依纳爵神操来培养超然的心态并不容易,因为这些操练基本上是为以理性为导向的西方人而写的。

日本人的心态更注重身心合一的整体性。为了更有效地培养超然的心态,我发展了一些意识锻练的练习,这些练习不仅锻练对心和思绪的觉察,而且也锻练对身体感觉的觉察,并专注于不带批判的五官感受。这个意识操练是以源自于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内观禅修(Vipassana meditation)为基础,内观禅修现在以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的形式传遍全球,这种方式的修习让人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平静心灵,并从各种精神痛苦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我以基督宗教的概念和圣经的思维为基础,使用这种意识操练的禅修形式,把它称之为“基督徒内观禅修”。这些意识操练可轻易适用于日常生活。这种不带批判的意识也可以培养出一种博爱心态,也就是耶稣教导的“无条件的爱”。依纳爵神操也因为有这些意识操练的练习,在具体的使徒生活和工作中变得更加通用和有效。内观禅修3

这些意识操练的核心是“不带批判地觉察当下”。更具体地说,我们训练自己“刻意去意识到当下的感受、情绪及想法,但不加批判”,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内心的自由与平和的心态。我们透过一些不同方式的意识锻炼来做练习,我们从觉察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开始,然后去觉察情绪,觉察思绪。 这些操练包括了:腹式及鼻腔呼吸练习;身体扫描;觉察手部移动的练习;觉察手指移动的练习;专注行走、专注聆听、专注观看、专心进食的操练;舒缓强烈感觉的操练;察觉心中思绪的操练,以及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操练。

在印度体验了十天的内观禅修之后,我在2007年开始推行基督徒内观禅修。我逐渐将基督徒的内观禅修应用在8天的神操当中,我发现它在培养内心自由和超然方面很有效。这就成为了“依纳爵式平心”的一个特别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有2500多名日本人,其中包括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徒、佛教徒和无宗教信仰的一般人,参加过一天、两天、三天和八天的基督徒内观禅修。

内观禅修与耶稣所教的博爱和无条件的爱极为相似,这些也都是基督宗教的核心教导。从基督宗教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内观禅修看成是在无条件爱的意识中,觉察到感受、情绪和想法。我们如实地接受我们的感受、情绪和想法,即使它们有可能是相当的负面消极的。内观禅修4

这种不加批判的意识帮助我们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困于自我中心的状态里,因为我们总是考虑著自己的利益,寻求快乐,避免痛苦。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为了摆脱对自我为中心的执著,内观禅修强调有意识和刻意不加批判的觉察。持续练习“以不加批判地觉察当下感受”,带给我们超脱了自我中心之后的内心自由及平和心态。如此,这些操练会在我们心灵深处培养出博爱的精神来。

如此地带领着基督徒内观禅修,把它运用到神操里,有了13年的经验之后,我可以说,这种禅修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日本人实现全面的身心整合,成为博爱者,成为耶稣的真正门徒。我认为这种默想是一种信仰本地化的工具,它为日本社会的现代人指明了通往真爱之神的道路。

此外,自2017年以来,透过每年三天的联合禅修课程,基督徒内观禅修也开启了基督宗教和佛教之间的实质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