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新同伴,1529年
邂逅
依纳爵的生命充满影响深远的邂逅,他似乎是个对最后结果很有把握的人,他向四周撒网,不知何时收获,也不会因为没有收获而气馁。在众多不期而遇当中,有两位非常突出。被圣巴尔伯学院取录之后,他与两位同学,伯多禄‧法伯尔和方济各‧沙勿略同住一个房间。他们两人不久便拿到了学位。耶稣会第一粒饱满的种子始于这房间里的交谈。《自传》只用了寥寥数语,记录这个团体的诞生:“在此期间,他同伯多禄‧法伯尔硕士和方济各‧沙勿略硕士进行交谈,后来藉神操赢得他们为天主服务”。
伯多禄‧法伯尔
伯多禄‧法伯尔年轻,金发,灵魂像他家乡萨瓦的阿尔卑斯山脉一样纯洁。在一五零六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当牧童。他求学的愿望,赖做嘉都西会会士的伯父支持,得以实现。他在一五二五年来到巴黎,比依纳爵早四年。法伯尔生性非常善良,对一切都怀有天赋的同情心,具有真正的魅力。他给依纳爵这位新来的年长室友,补习功课。法伯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一五四二至四六年),称谢天主让他遇到依纳爵。补习老师和年长学生之间,从闲聊到深度的灵修交谈都有说不完的话,但为了专心读书,只得将谈话缩短。一段深厚的友谊诞生了,并因为同在一室起居饮食,金钱无分你我的情况下,持续发展。
一天,害羞、不安和被疑虑折磨的法伯尔让依纳爵深入探究他内心的私隐。尽管依纳爵在逻辑学刚起步,他很明白法伯尔对他说的,并帮助他重拾内心的平安,这是一份无价的礼物。他给法伯尔讲论天主及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如何了解自己的良心。从那时起,法伯尔对他不隐藏任何秘密。依纳爵化解了折磨这位像个天使的年轻人的肉欲诱惑。法伯尔只是从书本中得知淫秽是怎么一回事,其他人则从经验得知,就如在几年前死于梅毒的学院教授。
除了良心上的疑虑,法伯尔对自己的未来,迟疑不决。但不多久,他便完全认同这位亦师亦友的理想。他写道:“我们有同一的愿望、决心和目标,拥抱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依纳爵用了四年时间塑造法伯尔的属灵生命。法伯尔最后选择追随他的朋友依纳爵,过他过的生活,成了依纳爵英勇、不知疲累的同工,是早期耶稣会的支柱之一。
方济各‧沙勿略
方济各‧沙勿略遇上依纳爵时,是二十三岁,与伯多禄‧法伯尔同龄。自一五二五年十月一日,他就在圣巴尔伯学院读书,法伯尔与他作了四年室友。沙勿略是个友善、活泼、开朗、外向、健硕的优秀运动员,天生是个梦想家,想凭个人的辉煌成就补偿家族经历的悽酸,因为他长于一个备受压迫的家庭。十二岁那年,他亲眼目睹家族城堡的高塔,在西班牙国王的命令下,被催毁了。一五二一年,依纳爵在保卫潘普洛纳一役,曾与沙勿略家族为敌,但是,这一切都已成过去。现在,沙勿略家族最年幼的儿子要走的路,似乎十分清楚了。依纳爵到达圣巴尔伯学院不久,沙勿略获得教学资格,不久,又成了硕士和文学院的成员。他设法证明自己的贵族气派,获聘为潘普洛纳的蒙席,并雇用一名那瓦勒学生为佣。支付新职位的花费,大概令他感到吃力,因为领学位已用去他许多钱,家人又不能作经常性或大笔的支助。
依纳爵给沙勿略作金钱上的援助,落力为他寻找学生,并介绍给他。依纳爵了解他:他自己也曾领略过野心的吸引力;他明白活得更好、拥有更多和身价更高的吸引;他知道想获得尊敬、声誉和光荣是怎么一回事。水滴石穿,他渐渐削弱了那像顽石的灵魂的抵抗力。沙勿略对依纳爵的生活方式一点兴趣也没有,事实上,他嘲笑和玩弄依纳爵的追随者。出于某种下意识的自卫,他与依纳爵保持距离。可是,依纳爵慢慢地驱散了他的野心,就像最终完全蒸发的烟雾,使他靠拢依纳爵,并以依纳爵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
沙勿略的生活变了,遣散了佣人。后者决定要杀死依纳爵,因为他给自己的主人施了魔咒;因愤怒而失了常性,他手持匕首,冲上大学的梯级。依纳爵仅发一语,便使他跪在自己脚下。沙勿略尚未做神操,但在一五三三年上半年,他已决定追随依纳爵。沙勿略像比利牛斯山脉的树一样坚实,依纳爵将这个犹似橡树的人,雕刻出不朽的形态和尊贵。法伯尔和沙勿略,这两位室友,在二十七岁那年,在依纳爵的指导下,已完成了属灵生命的学徒阶段。
反省:
哪些偶遇对你产生持久的影响?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