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钦佩和诽谤
神秘
依纳爵在茫莱撒展开新生活,便认识到这工人阶级的城镇居民是多么慷慨和良善。他睡得很少,且总是席地而睡。他把时间放在反省和祈祷上。他用一根很粗的绳,系在麻布长袍的腰间,并在粗绳子上缚上一条打了大小不一绳结的幼绳,幼绳随着他走动,而摆来摆去。
这样的装束,他开始引人注意,但主要还是因为他那双谦和的眼睛和他的沉默。他说的话有份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悔悟的人,隐藏着引人入胜的奥秘。依搦斯‧巴斯卦被朝圣者的德行和忍耐所折服,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后来,另一位寡妇负责他的膳食和替他洗衣服。他原本只打算在茫莱撒作短暂停留,却从一五二二年三月留到二三年二月,期间曾在几个好客的家庭里寄宿。
生活习惯
人们渐渐熟悉朝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他每天行乞,不吃肉,也不喝酒,即使人们给他酒和肉,他也不会沾唇。但是,在主日他不守斋,如果主日有人送给他一点酒,他也会喝的。
他每天参与大礼弥撒,在弥撒中他会读基督的苦难史;晚上,他极爱参与咏唱晚祷和寝前经,因为深受乐曲吸引。他会用数句钟的时间或在圣母隐修院祈祷,或在圣道明圣堂祈祷,或在医院的小圣堂里祈祷,或在他在附近发现的洞穴里祈祷。他也会在路旁的十字架前祈祷;无论何时,每当三钟经的钟声响起,他会停下来祈祷。有时他会念《时辰祷文》和玫瑰经,其他口祷经文都是他的祈祷材料。
他探访医院的病人,帮他们洗澡。他每周办告解和领圣体。他打苦鞭,穿苦行生的刚毛衬衣,以惩罚身体的方式来做补赎;这是他唯一注意自己身体的时候。“因为他以前非常爱理自己的头发,总是跟着潮流走,留着时兴的发型 ── 他有一头秀发 ── 现在他决定让头发乱长,不梳理,不修剪,日夜不戴帽。同样,他任由自己的手甲和脚甲长,因为他以前太在意它们了”。
健康不良
就这样,依纳爵在仿效虔诚传奇人物的痛悔精神,可是,这种起居饮食方式“完全改变了他健硕的体质”。茫莱撒的人记得在这期间,这个脸色红润、年轻的朝圣者,渐渐变得瘦弱憔悴。依纳爵因过份克苦而令自己的健康永远受损,他从这经验中学到了一个痛苦的教训;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他日后对病人的怜悯,及他怎样关怀年轻的耶稣会初学生的健康,可知一二。
他后来常说,健康的身体,能更好地侍奉天主。这是在他长明智了,并能以不同的观点作审视时,总结出来的。
追随者
人们给朝圣者什么,他就吃什么;什么时候给他,他就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地方给他,他就在什么地方吃。当被邀请作客时,他很少说话,并巧妙地回避人们因为好奇而想知道他是谁的种种问题。他是个罪人,不再说了。
他抑制自己暴躁的性格,镇静地经过深思熟虑去回答别人的提问。他会跟在街上的儿童说话,跟那些关怀朝圣者的需要的人说话,并跟喜欢听他的老人家说话。他的讯息简单:
人不应犯罪;应省察良心,努力改进;每周宜办告解和领圣体。
朝圣者谨慎诚恳的话语很能吸引妇女,他开始有忠实的追随者,“良家妇女,已婚的或守寡的”。“她们怀着宗教信仰的虔敬精神日夜跟随他,渴望听他讲话,并参加他常常给予的灵修谈话,并协助他做他的爱德善工:在收容所;在医院服侍病人,为他们洗手洗脚;当他忙着服侍城中的穷人或孤儿时,帮助他。他会为他们挨户行乞,然后,在指定的时间,他会把乞讨得来的救济品放在他当时的住所门前,用心为他们分发”。
从后中伤
据一个证人说,茫莱撒“是个非常小的城镇,居民往往从后中伤”。于是邪恶和嫉妒的口舌公开说朝圣者的坏话,说他正在做的事的坏话,说与他有联系的人的坏话。而正因为他年轻,甚至有人说他是个投闲置散,不务正业的坏蛋。另有些人以他的家人对他的期望来挑战他,但他都不为所动。
他完全依靠别人的施舍,没有栖身之所,只靠别人的爱德供应。他过著隐士般的生活,尽管他与人为邻,但他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他在小小的收容所照顾病人,照顾那些接受他卑微的供给的穷人,他待他们犹如昔日他在阿来瓦罗服侍权贵一样。他有时会返回锯山去拜访那位当他初来乍到时结交的隐修士。依纳爵大概会住进隐修院,并给修士讲述他如何实践他教授的灵修操练。
反省:你如何回应别人对你的钦佩和诽谤?
(待续)
《踽踽独行:依纳爵.罗耀拉》Alone and on Foot (Ignatius of Loyola)
订购资讯 https://is.gd/kPsA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