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弥格(Michał Piotr Boym,SJ,1612年-1659年6月22日)出生于利沃夫(今属乌克兰),原名弥额尔•伯多禄•博伊姆(波兰语:MichałPiotrBoym),为天主教耶稣会波兰籍传教士。

卜弥格为南明永历皇帝的使者与南明官员陈安德一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列国,争取西方天主教支持南明政权
卜弥格为南明永历皇帝的使者与南明官员陈安德一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列国,争取西方天主教支持南明政权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来华,是第一个将中国的动植物、医药、地理等科学和文化成果系统的介绍给西方的传教士。

永历四年(1650年)十月,作为南明永历皇帝的使者与南明官员陈安德一起出使罗马教廷和西欧列国,争取西方天主教支持南明政权,但是未能获得任何结果。

卜弥格来华的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北方满清政府占领北京并准备占领全国,南方南明政府摇摇欲坠,进行顽强抵抗,四川张自忠余部进行有名的大屠杀,李自成的起义军节节溃败,整个中原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

卜弥格无法深入中国内陆,只能在海南活动。这一时期,卜弥格深入海南各地,在海南丰富的动植物环境下,了解风土人情,地理,植物,动物情况,为尔后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并绘制了海南地图。

1650年,清朝逐步自南明政权取得数个朝廷,如今仅仅有永历朝廷偏安广西。此时卜弥格接受了耶稣会副区长,葡萄牙籍传教士曾德昭(Álvaro de Semedo,SJ)的委派,前往广西永历朝廷传教。

1651年,卜弥格受已经成为天主教徒的南明皇太后之托,携皇太后上罗马教皇书出使罗马,以求得到罗马教廷和欧洲天主教势力对永历朝廷的援助。

卜弥格所绘制的北京社区地图
卜弥格所绘制的北京社区地图

卜弥格的书信让教廷十分重视,为此罗马教廷召开了数次会议,商讨如何处理此事。直到1655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才回复了书信,但是,此时南明永历朝廷势力已经被赶到了云南边境。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从欧洲回到东方抵澳门。但是澳门已经与清朝建立关系,耶稣会日本省和中国副省也不再承认卜弥格为其成员,反对他借道澳门入境中国。卜弥格不得不转道交趾。

永历十三年(1659年8月),寻找南明朝廷希望渺茫,无从下手,困顿万分,加上水土不服,贫病交加的卜弥格,怀着对南明的忠诚,因劳累逝于交趾(越南)与广西的边境。享年48岁。

卜弥格遍历中国河川大陆,是最早确认马可•波罗所指的地理位置的地理学家,说明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地理位置,山川河流的确切位置和名称,是肯定马可波罗位置和地位的第一人。

卜弥格还是中医,中药传播到西方的第一人,不仅详细介绍《黄帝内经》及中国的望脉之术,还大规模介绍中国的中草药,每味中草药均配有中文和拉丁文,并注明其药效。其中就有《中国植物志》,和在动植物学领域,卜弥格的拉丁文著作《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医药概说》。

卜弥格的拉丁文著作《中国植物志》所绘制的菠萝(或称:菠萝、黄梨、凤梨)
卜弥格的拉丁文著作《中国植物志》所绘制的菠萝(或称:菠萝、黄梨、凤梨)

二本著作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中医脉络,中药的形状,名称,功效等并用中文和拉丁文标注。

由于卜弥格的传教士身份,他对有天主教色彩的《大秦景教流行碑》研究深入,对《大秦景教流行碑》的全文进行复制,临摹及研究。逐字注音、释义碑文,将碑文的中文和拉丁文编号一一对应,对中国的基督教文化,教会历史影响深远,同时也作为第一部汉语,拉丁语双语翻译的先驱。

卜弥格的这些著作,系统性的,多层次的将中国文化传入欧洲,对欧洲汉学影响深远,直接改变了欧洲研究中国文化的重心。